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s)占所有中风病例的25%。在cSVD中,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较低(每年约为2%-3%),但急性脑缺血并不总是表现为中风。在某些类型的cSVD中,无症状偶然发现DWI阳性病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此外,偶发缺血由亚急性期演变为慢性期可以形成腔隙,这在近期小皮层下梗死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在大型cSVD队列中,无症状腔隙发生率的数据很少,但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在65岁后高达25%,表明它可能很高。
旨在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的二级预防新策略的临床试验需要大量样本,并且成本高昂,这阻碍了治疗改进和新药物的开发。此外,偶发腔隙与认知功能下降和更差的临床结果有关。6,7 虽然偶然发现的DWI阳性病变与临床恶化之间的具体联系尚不明确,但随着缺血性组织损伤的增加,无论是否伴随中风症状,都可能是患者中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
2025年1月来自法国的Eric Jouvent等在Stroke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旨在通过测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新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来评估总体缺血活动,这一评估独立于中风症状,研究对象为一项大型队列的cSVD患者。
DHU-LAC是一项正在进行的法国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MRI证实推测由cSVD引起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我们报告了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招募的患者数据。在DHU-LAC研究中,患者在中风发作后15天内入组,并根据现行指南接受治疗。在最初的6个月内,患者会系统地接受临床和脑部MRI的重新评估:(1)如果出现中风症状,随时进行评估;(2)在6个月结束时进行评估。我们将MRI证实的偶发缺血定义为复发性缺血性中风,或在6个月时的脑部MRI上至少发现1个偶发腔隙或偶发的DWI阳性病变。
研究共纳入249名患者,其中172名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均有可用数据。患者平均年龄为63±6岁,28%为女性,65%患有高血压。6名患者(3%)发生了复发性缺血性中风,但另有25名患者(15%)在脑部MRI上至少发现1个偶发腔隙或偶发DWI阳性病变。在cSVD患者中,MRI证实缺血的发生率约为缺血性中风的5倍。
最终作者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偶发腔隙和偶发DWI阳性病变对临床的负面影响,MRI证实的偶发缺血可能成为未来cSVD临床试验的一个合理终点事件。
文献出处:
Stroke. 2025 Jan; 56(1): 39-45. doi: 10.1161/STROKEAHA.124.048046. Epub 2024 Nov 21.
MRI-Proven Incident Ischemia: A New Marke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Small Vessel Diseases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