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本应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却因修波教授的意外离世而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作为一名同事、朋友,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缅怀修教授的生平事迹,追忆他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初识:
亦师亦友的温暖
我与修波教授的缘分始于我从二军大博士毕业后来到海军总医院的那段日子。彼时,我初来乍到,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而修教授即将离开,我们的工作有短暂的交集。他就像一位大哥,用他的经验和智慧为我指引方向。他告诉我,人生的设计要有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他以脊髓栓系为切入点,建立了中国首个神经管畸形诊治研究中心,他的创新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我还记得,他带着我们去他家做客,他的家人热情好客,桌上摆满了美食。他的儿子和我的女儿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带着她在沙发上蹦来蹦去,修教授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们,眼中满是宠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种家的温暖。后来,我的女儿也走上了医疗之路,成为了一名医疗口的小兵,我想这或许也是修教授给予我的无形力量。
二、工作经历:
从青涩到卓越的医者之路
修教授的职业生涯是一部传奇。1982年,他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投身于外科事业。在301医院,他师从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段国升教授,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1996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在脊髓神经外科领域崭露头角。从海军总医院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再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修教授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不仅在国内建立了首个神经管畸形诊治研究中心,还在国际上成为显微手术治疗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疾病的先驱。
修波教授仅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的年手术量达三百余例,总例数近四千例。是国际上显微手术治疗脊神经管畸形例数最多的专家之一。他用精湛的医术和无尽的耐心,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他的手术不仅技术高超,更充满了对患者的关怀。他常说:“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治愈心灵。”这句简单的话语,却成为了他一生的行动准则。
三、学术成就:
不断探索的创新者
修教授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他在脊柱脊髓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他还引进了新型激光器,开展经皮椎间盘减压术(PLDD),成为国内首家能开展此项技术的专家。他常说:“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爱国。”他诊治过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达771例,位居全国第一;脊膜膨出患者180例,位居全国第一;脊柱裂患者497例,全国第二。

他的学术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对后辈的培养上。在脊柱脊髓神经外科疾病方面,我在临床上有很多问题直接向他请教,他总能耐心地回复;我也多次去参观他的手术,他的耐心讲解让我对脊髓栓系的手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演讲,并在三十多家大学附属医院推广神经管畸形矫治手术技术。他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如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脊柱学会中国委员会委员等。他的论文和著作成为同行们学习的典范,他的荣誉和奖项更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四、医者仁心:
用爱与责任守护生命
修教授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医生,更是一位充满仁心的医者。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常说:“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治愈心灵。”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为一名仅两天大的男婴切除了腰骶部先天性大囊肿,创造了国内治疗脊髓栓系年龄最小患儿开刀手术的纪录。他通过名医工作室等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基层医院,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2024年,修波主任在好大夫在线平台共服务了19078位患者,收到620封感谢信,并撰写了60篇文章。他的诊疗建议多达3763条,这些带着他关心问候的建议跨越山海,第一时间送达到全国31个省、256个市的患者手中。

他的仁心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生活中。他总是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倾听,给予患者和家属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五、做人简单:
真诚与善良的化身
修教授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人。他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过多的欲望,只有一颗对医学的热爱之心和对患者的关爱之情。他喜欢与人交流,总是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用真诚和善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戴。
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喜欢与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他喜欢美食,喜欢与朋友相聚。他的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无论是朋友还是患者,他都热情接待,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鲜有人知,这位“手术狂人”也是性情中人。2022年赴榆林会诊后,他忙里偷闲去追星,拜访了陕北民歌名家丁文军,一了心愿。我还记得有一次出差,我在福建泉州转机,身份证不小心失落在机场而不自知。机场广播后,正好被也在候机的修教授听到,他及时通知我并大费周折地交给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缘分。他的善良和真诚,让我至今难忘。
六、家庭:
爱与希望的港湾
修教授的家庭是他一生的骄傲与慰藉。他的儿子在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国企工作,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快便成家立业,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他的孙女已经7岁,小小年纪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艺,荣获了北京市体育大会武术冠军赛少集体一等奖。修教授常常在朋友圈分享孙女的成长点滴,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与骄傲。
他的家庭充满了爱与希望,是他心灵的港湾,更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他的妻子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事业的坚强后盾。在院内和玉渊潭公园,时常能看到夫妻俩饭后牵手散步的温馨画面,那画面中满是岁月静好与相濡以沫的深情。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精神,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而他的孙女,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小星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为这个家庭注入了无尽的活力与希望。
七、不断精进:
对卓越的永恒追求
修教授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人。他从不满足于现状,总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他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脊髓神经外科的研究和实践。他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不断努力的结果。他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八、缅怀与传承:修教授,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修教授的意外离世,是医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切哀痛。他的生命虽如流星般短暂,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光芒。他的医术精湛,仁心可鉴,精神不朽——这些无价的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
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的教诲,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修教授的离去,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现实的无常。它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用心体会生活的每一刻,因为意外可能在不经意间降临。
愿修教授的精神,如星辰般照亮我们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意义。
卢旺盛
于2025年2月22日
修波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小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神经管畸形诊治研究中心,是国际上显微手术治疗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拴系例数第一人
●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委
● 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神经遗传发育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 国际脊髓学会会员
● 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常委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柱裂学组副主任委员
● 中国妇幼协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副主委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委员会神经发育畸形学组副主委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康复委员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秘书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委员会委员
● 中国神经脊柱学会理事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周围神经学组委员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医学专家
● 中国肢残协脊柱裂委员会首席医学顾问
● 多家杂志编委、审稿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8部

点击二维码,前往修波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