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发布 | 1364阅读

【“佟”话脑血运】佟志勇教授:再次脑血管搭桥手术(REDO BYPASS)——脑血管显微重建技术的挑战

佟志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正文共:2050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脑血管搭桥手术(直接脑血管吻合术/脑组织贴敷术)后,如果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复发(脑缺血或出血),需要评估脑血管吻合口的通畅性?脑组织贴敷侧枝循环建立是否理想?


对于脑血管搭桥手术后,症状性脑血管吻合口狭窄/闭塞或脑组织贴敷的侧枝循环建立不充分的病例,可以慎重地选择再次脑血管搭桥手术(REDO BYPASS)治疗。


REDO BYPASS是对脑血管显微重建专科医生的挑战:


1. 保护首次搭桥手术已经建立的吻合口或贴敷侧枝循环:开颅的过程中,保护已有的供体动脉和吻合口;


2. 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最常用的供血动脉已经被使用):已经贴敷的颞浅动脉的主干,另一支颞浅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


3. 选择合适的移植血管:对侧颞浅动脉,枕动脉;


4. 选择合适的受体脑血管:远离首次搭桥/贴敷的脑血管;


5. 皮肤切口的设计:通常需要延长首次手术的皮肤切口,同时保护皮肤切口附近的颞浅动脉主干;


6. 颅骨骨瓣的设计:再首次手术骨瓣附近重新获取游离骨瓣,同时保持首次手术骨瓣的稳固。





典型病例

中年,女性,十年前,因脑室出血住院,脑血管造影确诊“烟雾病”。分别行双侧颞浅动脉顶支-脑贴敷术(EAS)。近一年内,复发两次脑室出血。


脑血管造影显示:贴敷在脑组织表面的颞浅动脉顶支仅建立少量侧枝循环,不足以逆转烟雾样血管。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颞浅动脉顶支贴敷脑组织十年,仅建立少量侧枝循环供应脑组织;颞浅动脉额支通畅,供应头皮。DSA融合图像显示:STA顶支穿越骨瓣下方,保持通畅。


因此,计划在保护已有的间接脑血管吻合(颞浅动脉顶支-脑贴敷术,EAS)的基础上,追加直接脑血管搭桥手术(颞浅动脉额支-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同时进行颞肌-脑贴敷术(EMS)。


计划延长原皮肤直切口,做皮瓣,保留STA顶支通畅,在皮瓣内锐性分离STA额支。在原骨瓣前方游离骨瓣开颅。


选择右侧额叶M4作为受体动脉。


STA额支的切割流量为35ml/min。


STA额支和M4端侧吻合+颞肌脑贴敷术。


ICG荧光造影确认STA-MCA搭桥通畅。


术后DSA显示:STA顶支通畅,STA额支-MCA搭桥通畅。


术后DSA融合图像显示:右侧STA顶支穿过顶骨骨瓣下方,STA额支和DTA进入到额骨骨瓣下方。


间隔一个月,行左侧再次脑血管重建术。


术前左侧颈外动脉DSA显示:STA顶支和脑组织贴敷十年的侧枝循环不理想。STA顶支穿越在骨瓣下方。


采用和右侧再次脑血管重建术相同的策略,延长左侧皮肤切口,分离皮瓣,保护STA顶支通畅,锐性游离STA额支。在原骨瓣前方做左侧额骨游离骨瓣。


做左侧STA额支-额叶M4端侧吻合,颞肌脑贴敷术。


术后DSA显示:左侧STA顶支通畅,STA额支-MCA搭桥通畅。


术后DSA融合图像显示:左侧STA顶支穿过顶骨骨瓣下方,STA额支和DTA进入到额骨骨瓣下方。


总结

1

再次脑血管重建手术是对脑血管专科医生的技术挑战,需要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1)搭桥术后随访吻合口不通畅;(2)EMA或EAS侧枝循环不充分;(3)患者频繁复发脑出血或脑缺血。

2

再次脑血管重建手术的难点包括:皮瓣和骨的设计,保护上次手术建立的侧枝循环,尽量不影响上次手术的骨瓣稳定性。

3

再次脑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式包括:(1)使用另一支STA和脑血管直接搭桥;(2)移植同侧OA/PAA、对侧STA、和脑血管直接搭桥;(3)颞肌脑贴敷术。

4

颞浅动脉脑贴敷术后,需要长期随访预防脑缺血和脑出血的疗效。

5

再次脑血管重建术后,需要长期随访预防脑缺血和脑出血的疗效。


专家简介


佟志勇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6年,专注于脑脊髓血管病显微外科技术迭代升级和普及推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展相关世界首例手术5项,年手术量居全国前五

● 擅长复杂脑动脉瘤、颈动脉狭窄、椎动脉闭塞、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硬膜动静脉瘘、椎管内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疾病的显微外科微创治疗

●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颈动脉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代会脑血管学组(AANS/CNS cerebrovascular section)委员

● 曾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留学3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神经外科学习1年,培养研究生、进修医生近400名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