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发布 | 61阅读

Neurology:蛛网膜下腔神经囊虫病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50岁,男性。

既往,HIV感染。

因持续头痛和呕吐7天就诊。

体格检查未发现脑膜综合征或视觉障碍,眼底镜检查正常。


MRI扫描显示在桥前、桥小脑,脊髓周池内有多发均匀的薄壁囊性病变,延伸至C3水平,无脑积水,提示为蛛网膜下腔神经囊虫病(图A-C)。


图:平扫MRI。(A–C) 脑部MRI T2加权轴位图像(A和B)以及T2 FLAIR矢状位重建图像(C)显示,在小脑蚓部下方(A和C)和延髓前方(B)有多发均匀的薄壁囊性病变。(D) 脑部MRI T2 FLAIR矢状位重建图像:经过一年的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后,影像学异常完全消失:


多发性的特点排除了蛛网膜和表皮样囊肿的可能性。腰椎穿刺显示淋巴细胞性脑膜炎(148个细胞/mL),伴有脑脊液糖降低(0.16 g/L)和蛋白升高(2.21 g/L)。血浆中的血清学检查以及脑脊液中的血清学和PCR检测均证实了诊断。


蛛网膜下腔神经囊虫病在治疗初期可能引发颅内高压和临床恶化。患者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治疗,初期联合使用类固醇,最终症状和影像学异常均得到缓解(图D)。


文献出处:

Neurology . 2025 Jan 14; 104(1): e210216. doi: 10.1212/WNL. 0000000000210216. Epub 2024 Dec 16.

Pseudo-Cystic Subarachnoid Neurocysticercosis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