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发布 | 704阅读
脑肿瘤-脑膜瘤
脑肿瘤-神经鞘瘤

【年度病例回顾】之复发脑膜瘤“拉锯战”、听神经瘤的保面保听治疗

王海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陈文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达人收藏

年度病例回顾

中山六院神经外科    

——颅脑肿瘤篇

 

01

26年三次手术,1级脑膜瘤“拉锯战”


患者老年男性, 1998年外院首次行天幕脑膜瘤切除手术(年代久远,未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2016年因颅高压症状,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再次外院行手术治疗。但因肿瘤侵犯静脉窦,且代偿不全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回报:“皮细胞型伴丰富的血管间质血管,WHO I级”。后未规律随访。2024年再次出现头晕头痛,检查发现颅压高、肿瘤二次复发。我科联合神经内科首先完善DSA造影,详细评估患者肿瘤供血、静脉窦回流情况;并择期完成肿瘤切除,术中肿瘤减压后患侧静脉窦恢复血供,但因术前评估充分,考虑对侧静脉窦可以完成代偿,故离断患侧静脉窦及天幕肿瘤基底,达到Simpson I级切除*,大大降低了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术后患者代偿情况良好,无不适,术后1月已外出旅游。因患者多次复发,肿瘤标本外送基因检测,2016年及2024年两次样本均未检出TERT启动子突变,无CDKN2A/2B缺失,提示不具有3级脑膜瘤分子特征。但2016年样本检出1p缺失,2024年样本拷贝数变异负荷有升高趋势,染色体呈现不稳定性,提示复发风险较高,已建议定期规律随访



入选理由

横窦-乙状窦区脑膜瘤是生长于颅内重要静脉窦交汇区的肿瘤,首次手术后复发者常因局部粘连紧密、静脉系统复杂,二次手术面临大出血、静脉回流受阻致静脉瘀滞性出血、脑水肿、切口愈合困难极高风险。本例患者为多次复发肿瘤,治疗难度与危险性显著增加。 

本例通过磁共振特殊序列精准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并行“金标准”DSA造影准确评估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情况,术中分块切除、完整剥离,在彻底切除复发肿瘤(Simpson I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护残留横窦-乙状窦及周围脑组织,术后未出现颅内高压或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顺利恢复。 

此病例入选年度案例,彰显了复发静脉窦区脑膜瘤手术的“极限操作”能力——平衡根治性与安全性,用技术化解“二次手术困局”。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实践,传递医学的韧性:即使遭遇复发困境,依托多维度影像重建主刀教授的精细操作果断决策,依然能为患者重建生机守护每一份对健康的期待。 


*注:Simpson I级切除为肿瘤全切并切除受累硬脑膜,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横窦-乙状窦是颅内主要静脉回流通道,损伤可致不可逆性脑水肿;脑膜瘤虽然大多良性,但均有复发风险,建议术后10-15年规律随访。



02

听神经瘤的“双保”手术

患者中年女性,因“左侧偏舌麻木1月余”至中山六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完善磁共振可见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深入内听道,最大径2.5cm,听神经瘤首先考虑。我科特聘教授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为其进行了左侧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由于患者术前具有有效听力(AAO-HNS A级),本次手术运用到的电生理监测技术,不但涵盖了传统的颅神经相关自由肌电触发肌电保护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功能,也运用了术中CNAP、耳蜗电图、ABR监测技术为听力保驾护航。最终,患者肿瘤全切无面瘫(HB分级1级),且术后听力仍保持有效听力,舌部麻木症状术后即刻消失


入选理由

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于前庭蜗神经(俗称听神经)上的良性肿瘤,虽然非恶性,但其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及脑干,可能导致单侧耳鸣听力丧失面部麻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梗阻性脑积水危及生命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是神经外科的经典手术方式,我科采用“三屏联合“(显微镜+内镜+电生理屏)技术,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并通过内镜下磨除内听道后壁提供足够的内听道内视野。保护面神经功能是每位患者的期许,术前具备有效听力患者的听力保护更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本例患者通过精细化显微外科技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保留了听力和面神经功能,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该病例入选年度案例,不仅展现了我科对于听神经瘤手术功能保护的重视程度,更体现了以“功能保护、精细操作"为核心的精准治疗理念。我们希望通过精湛的显微操作完善的术中监测手段完备的术后管理,为每一位听神经瘤患者守护笑容与听力,带来更多希望与信心


我科专家


王海军 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垂体瘤诊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名医”


学术任职: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名誉组长,参与编写垂体腺瘤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9部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 顾问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科研成果:牵头组织编撰9部垂体腺瘤诊治指南共识,组织建立中国垂体腺瘤规范化诊治体系及卓越中心,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3项。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Small、Neurology、J Clin Endocrinol Metab、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等高水平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80余篇。


擅长领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近40年,有治疗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经验,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工作,特别是对鞍区肿瘤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显微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经蝶窦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服务超5000人次,治愈率、内分泌缓解率、视觉功能恢复率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陈文立 副主任医师


中山六院神经外科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曾获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技能竞赛一等奖第十届羊城好医生首届神经外科卓越青年科学家大赛优秀风采奖等。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高级访问学者,近5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项,发表高影响力学术论文40余篇。


学术任职: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常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肿瘤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周围神经疾病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脊柱肿瘤专委会 委员


擅长领域:

长期从事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出血、脑积水等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垂体腺瘤及其他鞍区肿瘤的规范临床诊治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