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发布 | 2280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两维3D,全程显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王东海教授团队完成Tubridge Plus全显影密网支架首例置入

王东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师林

山东齐鲁医院

达人收藏



微创脑科学新一代“两维3D,全程显影Tubridge Plus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震撼发布。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王东海教授团队,完成了Tubridge Plus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首例置入。期间,团队配合密切,手术过程顺利,Tubridge Plus支架全程显影、术中打开贴壁理想,即刻手术效果良好。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53岁,女性。

现病史:患者在1周前因头晕在我院行颅脑MR+MRA检查提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3年,收缩压最高150mmHg,口服缬沙坦分散片,血压控制良好。

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诊断:右侧大脑前动脉远侧段(A2-A5)动脉瘤;高血压1级。


术前造影


术前造影提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3段瘤。



术前测量


动脉瘤顶端含子囊,大小约4.87mm*5.56mm,颈宽约5.09mm。动脉瘤远端A3直径约2.19mm,近端A2直径约2.18mm。




治疗方案



术前5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替格瑞洛90mg bid

计划单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


术中材料


6F 90cm长鞘

5F 127cm颅内支撑导管

0.014inch 300cm微导丝

XT-27支架微导管

2.5mm*15mm Tubridge Plus


手术过程


Step1:建立通路,90cm长鞘送至颈内动脉,5F 127cm中间导管至颈内动脉末端。


Step2:微导丝辅助支架微导管到达动脉瘤远端位置(A3远端)。



Step3:输送2.5mm*15mm Tubridge Plus到达支架微导管远端,回撤微导管,预释放Tubridge Plus为“V型”张开状态,输送系统和支架微导管整体回撤定位。

Step4:采用前推微导管保持张力,缓慢推送Tubridge Plus,呈“U”,Tubridge Plus头端锚定贴壁。

Step5:弯段释放,保持张力的动态平衡状态,使Tubridge Plus每个节段与血管壁贴合。

Step6:支架尾端释放,距离Tubridge Plus释放Marker 5mm处,回撤微导管,完全释放张力,支架自然打开。


术后正侧位造影提示:载瘤动脉通畅,未发现不良征兆。






术后检查


术后即刻行Dyna-CT,显示Tubridge Plus支架与血管壁完美贴合。



术后体会


Tubridge Plus是“两维3D”、通体显影的密网支架。采用含铂芯的镍钛复合材料DFT丝编织而成,支架的每根编织丝都全程显影,同时两根双螺旋显影丝强化了支架局部贴壁效果,极大提升了颅底部位的可视性、更好地判断支架打开和贴壁的情况。

Tubridge Plus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支架与血管壁的无缝贴合和卓越的血流导向作用。相比一代径向支撑力有所提升。

表面采用BlueSilk Surface技术,使支架氧化层更薄更光滑,我们期待后期随访的效果。



两维3D,全新升级

Tubridge Plus显影性能飞跃


从医学研究到临床实践,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作为中国首款密网支架,缔造了多项“首个”记录,推动了相关行业和产品国产化的发展。而Tubridge Plus的创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了在颅底部位的可视性,采用含铂芯的镍钛复合材料DFT丝编织而成,不仅每根编织丝具备优异的显影性能,而且还辅以标识性的螺旋缠绕显影丝,实现了支架两维3D可视同时,该产品通过结构优化,可实现与血管壁的无缝贴合与卓越的血流导向作用。支架采用表面处理技术,使支架氧化层更薄、更光滑,降低血栓附着风险。在继承前代产品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优势的基础上,Tubridge Plus密网支架增强了对0.027英寸微导管的兼容性,从而简化操作步骤。


专家简介



王东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院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首届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师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介入亚专科负责人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与手术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