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颅底疑难肿瘤或动脉瘤的治疗中计划牺牲颈内动脉(ICA)时,岩骨段ICA可能是血管吻合的有用部位。然而,在该区域暴露动脉和进行吻合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作者描述了一种经颧扩大中颅底入路,该入路最大限度地暴露了岩骨段ICA,以行血管吻合。
方法
在8具硅胶注射的尸体标本上进行双侧解剖。通过以下步骤使用经颧扩大中颅底入路暴露整个岩骨段ICA(水平段、膝和垂直段)。先进行额颞部开颅术,然后进行颧骨截骨术。颞叶硬脑膜在硬膜外抬高,露出海绵窦后部和中颅窝底部。确定了中颅窝菱形,其前方以V3为界,侧方以GSPN为界,后方以弓形隆起为界,内侧以岩缘为界。在中颅窝菱形和Glasscock三角形进行骨磨除,注意不要侵犯耳蜗。岩骨段颈内动脉的水平和垂直段被完全游离。三叉神经的V3段向前牵拉,以获得更多的颈内动脉远端暴露。进行形态计量分析,量化岩骨段ICA暴露、手术工作通道和暴露角度。
结果
平均而言,暴露的水平岩骨段ICA的长度为9.2±1.0 mm(范围为8.0-11.0 mm)。V3的前部牵拉提供了额外的4.3±0.4 mm颈动脉暴露(增加46.7%;P 0.05)。膝的长度平均为3.6±0.4毫米(范围为3.0-4.0毫米),岩骨段颈内动脉的垂直段长度为13.1毫米±2.0毫米(范围10.0-15.0毫米)。在V3–ICA交界处,岩侧ICA距离颞骨外表面的平均深度为30.6±1.1 mm(范围30.0–33.0 mm),在ICA膝部为27.2±0.7 mm(范围26.0–28.0 mm)。内部工作通道的平均直径为24.2±3.0 mm(范围为21.5-30.0 mm)。去除颧骨使外工作走廊的平均距离从24.4±3.8 mm增加到33.4±3.4 mm(暴露增加36.9%;P 0.05)。去除颧弓的平均暴露角度(39.3±4.9度)比不去除颧弓(23.6±2.7度)大66.5%(P 0.05)。
结论
经颧扩大中颅底入路提供了一条宽阔的手术通道,最大限度地暴露岩骨段颈内动脉,同时尽量减少颞叶的牵拉。这种大的暴露有助于在岩骨段颈内动脉处进行血管吻合,并为操作器械提供了工作空间。中颅窝菱形是识别岩骨段ICA和避免内耳损伤的关键标志。

图1 显示了通过右侧额颞开颅暴露巨大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瘤,行岩骨段至床突上段颈内动脉搭桥。

图5.A.尸体解剖(右侧入路)照片,显示中颅窝的解剖结构。颞叶硬膜外抬高,暴露中颅窝底。岩骨段颈内动脉(ICA)的水平段通过骨裂可见。弧形隆起(AE)最初是沿着岩脊确定的。然后向前内侧继续硬膜外抬高以暴露膝状神经节(GG)和GSPN。棘孔(FS)处脑膜中动脉被断开,以暴露后海绵窦和三叉神经的V2和V3分支。B.尸体解剖照片显示菱形窝(红色)前方以V3为界,外侧以GSPN为界,后方以弓形隆起为界,内侧以岩缘为界。岩骨段ICA的水平部分平行于GSPN并位于GSPN下方。内听道(IAC;蓝色虚线)大约位于平分GSPN和AE之间的角度的平面中。耳蜗(C)位于膝状体的前内侧和下方。Glasscock三角(蓝色)以卵圆孔后缘、棘孔、V3后缘和耳蜗尖为界。C.尸体解剖照片显示在去除菱形中窝和Glasscock三角中的骨质后,岩骨段ICA暴露。




图11.显示经颧扩大中颅底入路增加暴露范围的示意图。通过去除颧弓并进行扩展的中颅窝入路,几何工作空间从狭窄的圆锥形空间扩展到更宽的圆柱形空间。

科室文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团队协作,为病人提供的最终的健康,不是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案。
科训:团结,求是,创新,奉献。
科室服务理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