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 et al. Neurosurgery. 2017 Oct 6. doi: 10.1093/neuros/nyx484. [Epub ahead of print]】
随着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和神经重症医学等方面的进展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处理的规范化,aSAH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死亡率和残疾率仍较高。因此,一致公认对未破裂动脉瘤适时干预,预防其破裂尤为重要。目前,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SUIA)以及其他有关研究项目的结果显示,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积极地处理小动脉瘤可能弊大于利。然而,临床上由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aSAH较为常见。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Matthew T. Bender等开展长达25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破裂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的变化趋势,结果发表于2017年10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作者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2016年收治的aSAH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出血来源,统计并分析aSAH的责任动脉瘤直径和部位。总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306例。以5年为时间段进行分组,其中,1991-1996年组198例、1997-2001年组172例、2002-2006年组367例、2007-2011年组309例和2012-2016年组260例。患者年龄1-94岁,平均52.8±14.8岁;女性936例占72%。
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SAH患者的性别和种族无明显变化,而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P=0.002)。动脉瘤发生部位也未发生明显变化(P=0.322)。最多见的破裂动脉瘤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1.2%),其次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3.0%)和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9.1%)。25年来,破裂动脉瘤直径1-55mm,平均为8mm;随着时间的推移,破裂动脉瘤直径逐渐减小,从1991-1996年组的平均10.1mm减小到2012-2016年组的平均6.6mm。此外,直径<5mm的微小动脉瘤破裂占所有aSAH患者的41%;1991-1996年组占29%,2012-2016年组占50%。同样,直径为5-9mm的动脉瘤,从1991-1996年组的26%增加到2012-2016年组的34%(P<0.001)。在2012-2016年的5年间,直径<10mm的破裂动脉瘤占aSAH患者的84%。
综上所述,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破裂占aSAH患者的大部分,并且呈增加趋势。作者认为,及时诊断并且预防性处理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在脑血管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冯梦龙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