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发布 | 245阅读
神经介入-AIS
脑血管-自定义

【卒中美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真实病例分享React™ 71导管与Solitaire™支架如何化解血栓危机

李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吴国炉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薛信斌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导致全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取栓术作为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针对颈内动脉等关键部位的取栓操作,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预后可能。

当面对颈内动脉这种关键位置的大负荷血栓时,采用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的方式,不仅可以缩短从穿刺到再通的时间,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免受额外伤害。此外,这种组合疗法还能降低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而ADAPT(直接抽吸取栓术)和SWIM(抽拉结合取栓术)这两种先进的取栓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互补优势。ADAPT强调首次尝试即实现再通,利用强大的抽吸力直接移除血栓;而SWIM则是将抽吸与支架取栓相结合,先用支架嵌入血栓,然后在持续负压下缓慢回撤,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接下来,且让我们通过一起真实病例看看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与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是如何在颈内动脉的血流中,如神助般敏捷穿梭,精准定位,从而应对血栓危机吧!



者基本信息:患者,男,75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能1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18时晚餐后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慢慢滑倒在地,呼之不应,家属发现其右侧肢体无活动,当时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二便失禁,无胸闷、胸痛等不适,家属立即打120送来我院急诊就诊(18:35到院),18:35一键启动,测血压110/70mmHg,氧饱和度100%,18:38我科医生到场急会诊陪同检查,18:42查头颅CT未见出血灶及早期大面积梗死病灶,血常规、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有静脉溶栓指征、排除溶栓禁忌症,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后,于影像科行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9:00),溶栓后症状略有改善,可见左侧肢体活动,仍意识不清,颅内动脉CTA提示“左颈内动脉闭塞”,取得家属理解后拟行急诊取栓手术。现为进一步诊治,拟“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收治入院。

查体情况:浅昏迷,双眼向左侧凝视,鼻唇沟无法配合,伸舌、咽反射不配合,颈软,右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右侧肢体肌力0级,针刺觉不配合,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检查不能完成(与肌力平行)。

术前CT:


术前CTA:


术前灌注影像:

术前诊断

颈内动脉闭塞(心源性)。

治疗策略

1、病情评估: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诊断明确,结合患者病史及辅查,考虑栓塞可能,术前复查CT未见溶栓后出血,有明确手术指征,拟行抽吸取栓治疗。


2、手术难点:

血栓负荷量大导致抽吸不完全,血栓破碎或者逃逸。


3、手术方案:

ADAPT+SWIM。

手术材料

·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

· 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

· Rebar 18微导管

· 200cm微导丝

01

Tracline直接抽吸。

02

复查造影血管仍未通,拟支架取栓。

03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Rebar 18微导管+200cm 1214微导丝同轴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

04

微导管造影证实在血管真腔内。

05

支架到位后于M1远端释放。


06

支架打开后造影。

07

抽拉后复查造影颈内动脉仍闭塞。

08

Tracline负压下继续抽吸撤出体内,血栓卡在动脉鞘入口处。

09

复查造影颈内动脉3级再通。

术后24h复查CT


术前/术中/术后用药

TNK:18.5mg

术中抗凝:/

术后抗凝:利伐沙班

抗血小板:/

降压药物:/

术中/术后镇静药物或方法(例如全麻后暂不苏醒,于ICU监护24小时):瑞芬太尼、咪达唑仑

抗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改善血管痉挛)


术后随访

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1分;出院NIHSS评分1分,mRS 0分。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领域,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是一种具有高度风险和复杂性的病变。此类闭塞往往会导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梗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成像(CTA)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血管条件信息,还帮助评估了闭塞的性质及位置。

本病例中,患者因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接受了机械取栓治疗。首先尝试了直接抽吸取栓技术,使用Tracline进行首次尝试,但复查造影显示血管仍未完全再通。鉴于此情况,医疗团队决定采用更进一步的介入手段——结合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Rebar 18微导管以及200cm 1214微导丝,构建一个高效的同轴系统直达左侧大脑中动脉,并通过微导管造影确认位于血管真腔内。随后,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被准确放置并释放于M1远端,在持续负压状态下完成整个抽吸过程,最终成功将血栓卡在动脉鞘入口处移除。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凭借其0.071英寸的大口径设计,有效内径可以扩展到0.098英寸,提供了强大的抽吸效能,特别适合处理顽固或大体积血栓。此外,该导管出色的柔韧性和操控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解剖结构中灵活操作,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而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则以其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显影性能确保了精确覆盖血栓的能力,同时最小化了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治疗思路方面,从直接抽吸到支架辅助抽吸的转变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面对不同类型的闭塞,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以求达到最佳疗效。本案例中,通过先期的直接抽吸尝试,再到后续的支架取栓配合持续负压抽吸,不仅提高了血栓清除的成功率,同时也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这种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方法,展现了现代医学技术在应对复杂疾病时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与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的联合使用,代表了当前颈内动脉取栓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采取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也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为更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未来,随着相关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创新医疗器械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李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神经介入组组长

目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领先人才,担任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卒中学会神内分会秘书、浦东医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等

擅长脑血管病的救治和神经介入手术,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吴国炉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复旦大学硕士,中国优生优育杂志青年编委,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主治医师

擅长脑血管、神经免疫及脱髓鞘、神经变性疾病

薛信斌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神经病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医师,公利医院神经介入治疗组成员

专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等介入手术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