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发布 | 164阅读

JAMA:重症脑血管病预防性保持体温正常的价值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重症脑血管病预防性保持体温正常的价值

卒中是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达90%的卒中患者在7天内会出现发热,并与继发性脑损伤和较差的预后有关。温度每升高1°C,不良预后的几率就增加2.2。此外,当缺血性卒中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时,短期死亡率会增加2.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出血(ICH)中,发热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尤其是在发病72小时内。


之前的研究表明,在发热后治疗发烧进并没有显示出益处,目前还缺乏使用无创方法预防发烧的大规模试验。先前的研究通常侧重于诱导低温以影响结局,而不是旨在预防发烧。预防发烧可能比应对性方法更有效。发烧会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导致继发性脑损伤,死亡率更高,结局更差。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的预防性发烧可以预防继发性损伤并改善解决,可能减少并发症,而不会因诱导低温而引起安全问题。目前的卒中指南建议预防和治疗发烧,但预防发烧是否能有效减轻发烧负荷和改善预后尚不清楚。


2024年11月来自美国的David M.Greer等在JAMA山公布了INTREPID试验结果,目的是为了确定急性血管性脑损伤后预防发热是否可行,以及对功能结局的影响。


INTREPID是一项多中心,国际,开放标签,盲法结局的临床试验,在7个国家共43家中心进行,纳入了卒中危重病患者(脑出血,缺血性卒中,SAH)。随机接受预防发热(目标体温37℃,共14天或ICU出院)或体温>=38℃时采用标准滴定发热治疗法。主要结局指标为每天平均发热负荷:37.9°C以上温度曲线下的面积(总发热负担)除以急性期的总小时数,再乘以24小时(°C-hour)。主要次要结局是3个月功能恢复(mRS评分位移分析)。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肺炎、败血症和恶性脑水肿。


在计划中的中期分析证明次要终点无效后,停止了招募。总纳入了686名患者入组,9名患者同意但未随机分组,留下677名患者的主要分析人群(254名缺血性卒中患者,223名脑出血患者,200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45名女性[51%];中位年龄62岁),433名(64%)在12个月内完成了研究。与标准治疗组(0.73[1.1]°C小时;范围,0.0-10.3°C小时)相比,预防发烧组的日平均(SD)发烧负荷(0.37[1.0]°C-小时;范围,0.0-8.0°C时)更低(差异为-0.35[95%CI,-0.51至-0.20];P<0.001)。按卒中亚型划分的主要结局的组间差异为:缺血性卒中为-0.10(95%CI,-0.35至0.15),脑出血为-0.50(95%CI,-0.78至-0.22),蛛网膜下腔出血为-0.52(95%CI,-0.81至-0.23)(Wilcoxon秩和检验均P<0.001)。3个月时功能恢复没有显著差异(m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4.0和4.0;功能结果良好位移的比值比为1.09[95%CI,0.81至1.46];P=0.54)。预防发热组82.2%的参与者发生了主要不良事件,而标准治疗组为75.9%,其中感染为33.8%对34.5%,心脏病为14.5%对14.0%,呼吸系统疾病为24.5%对20.5%。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急性血管性脑损伤,采用自动体表温度管理装置预防性体温正常能够有效降低发热负荷,但是不能改善功能结局。

文献出处

JAMA

. 2024 Nov 12;332(18):1525-1534. doi: 10.1001/jama.2024.14745.

Fever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ascular Brain Injury: The INTREPI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文章转载自“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发布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920内容1207阅读

进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