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沙,枫景如画,满满的冬日浪漫!在这个美丽的时节,第六届出血大会(CHDC)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12月08日,神介“80 90”俱乐部湖南分部的成立仪式也在会议期间成功举办。
开幕式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康超文教授主持,俱乐部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段传志教授通过视频对俱乐部湖南地区分部的成立表示了祝贺,湖南俱乐部执行长:湖南省人民医院王庆、俱乐部执行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炘教授、东北俱乐部执行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陈儇教授发表了精彩的致辞。
段传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年轻医师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未来,承载着国民对健康的期望。神介“80 90”俱乐部作为中国神经介入领域年轻医师的共同家园,不仅是专业成长的舞台,更是彼此激励共同提升的纽带。今天,我们聚集在神介“80 90”俱乐部,交流、合作、创新、共赢、共同成长。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和进步都是神介“80 90”俱乐部的骄傲,也邀请诸位加入俱乐部,深入探讨神经介入技术,回顾过往收获,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让更多卒中患者拥抱美好的明天。
王庆教授在致辞中指出:“80 90”神介俱乐部湖南分俱乐部的成立,是我们湖南神经介入事业的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今天,众多湖南省有理想、有抱负的“80 90”神经介入青年才俊加入俱乐部,但今天仅是第一步,未来我们还要把学术活动进一步安排好,一起携手真真正正地把我们俱乐部的工作做扎实。
张炘教授则在致辞中回顾了俱乐部的成立初衷:我们“80 90”俱乐部最早是在段传志教授的号召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把全国从事神经介入的青年骨干医生聚集在一起,通过这一平台,让大家相互结识,相互切磋,促进成长。俱乐部于2022年12月24日在广州成立,目前,俱乐部地方分部的成立仪式也不断举办。上周,东北区的“80 90”俱乐部在吉林长春成立,今天,湖南分部也在长沙成立。希望以后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将神经介入事业发扬光大。
陈儇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受邀参加湖南分部的成立仪式表示感谢,并指出:我们东三省“80 90”俱乐部在上周刚刚组建,众多青年才俊也已经加入其中。当下,我们有多种创新技术,也有众多厂家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神经介入器材,这使我们神经介入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80 90”俱乐部这个平台通过全国布局,让每个地区都有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加入我们的队伍,也让我们得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随后的学术交流部分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康超文教授、株洲市中心医院刘超教授共同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炘教授分享的讲题是“PARAT Plus临床研究解读”。张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从Tubridge(2018年上市,国产第一款Flow Diverter)到Tubridge Plus(2024年上市),产品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了探讨Tubridge Plus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基本情况,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联合上海长海医院协等中心开展了PARAT PLUS研究,即:Tubridge Plus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单组临床试验”。
接着,张教授介绍了研究的的基本情况:研究预计纳入样本量99例;将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主要终点;以术后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动脉瘤成功治疗率、手术成功率、目标动脉瘤再治疗率为次要终点;将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受试者目标动脉瘤同侧卒中或神经源性死亡,术后6个月支架内狭窄(≥50%且<100%的狭窄),术后6个月支架内完全闭塞发生率,术后1个月、6个月、1年与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为安全性终点。
PARAT Plus研究的结果也显示:Tubridge Plus治疗动脉瘤有效性优异,术后6个月完全闭塞率达到同类产品当前治疗水平;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及成功治疗率随随访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动脉瘤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优异,围术期主要安全性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术后1个月后无主要安全性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支架内狭窄发生率较低,且术后12月随访无新发狭窄。
在报告的最后,张教授还分享了自身应用Tubridge Plus的感受:(1)PARAT Plus临床研究结果为新一代Tubridge Plus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如何更大程度降低并发症是所有FD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如穿支事件、患者服用抗板药物依存性导致的缺血并发症;(3)Tubridge Plus径向支撑力变强,术者推动力度需要提升;(4)更新迭代后的产品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实践去反复验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毅锋教授则讲述了Tubridge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个人体会。李教授在报告中结合多个病例指出,从2018年8月至今,湘雅医院共完成Tubridge植入手术159台,术者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1)规范化操作、清晰的路径图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血管迂曲、动脉硬化及狭窄的情况,微导丝“J”形化可以减少夹层发生、穿破假腔和血管损伤的事件;(3)谨慎操作的同时应提高“纠错”能力;(4)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应用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服药时间大于3天,术后未见有缺血性事件;(5)术中、术后应保证足够的血容量及维持术前的基础血压;(6)术后强调患者每日饮水量大于30ml/kg。
在激烈的学术讨论环节后,学术论坛的下半场在湘潭市中心医院胡赞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向斌教授的主持下继续进行。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刘克波教授率先讲解了“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改进前后对比”。在报告中,刘教授强调:一款优秀血流导向装置应包括: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合适的孔隙率、良好的通过性、可视性、保持长期稳定有效等。接着,刘教授通过3组病例对比了Tubridge 、Tubridge PLUS和Tubridge V3之间的应用差异:与Tubridge 相比,Tubridge PLUS通体显影,立体感良好,支架打开也更容易,且贴壁性更佳,还可以减少远期血管内皮过度增生的概率。Tubridge V3版的性能也较老款有所改善,但仍缺乏立体感。在报告的最后,刘教授指出:国产介入材料虽然起步晚,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国产介入材料的长足进步。国产介入器材也一直陪伴着我国介入医生一起快速成长。这些材料虽然还不完美,但我们看到了国产企业的努力和进步。国产材料的茁壮成长,正在支撑着我们神经介入事业的快速发展,造福了更多的患者,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邵阳市中心医院凌柯教授的讲题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凌教授在报告开始就提出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应做好应急预案和急救方案的观点,并在在分享三个病例后,分析了术中动脉瘤破裂因素:(1)栓塞时反复调整弹簧圈的成篮和分布时碰破瘤壁;(2)弹簧圈选择直径过大或长度过长,以至于撑破或挤破瘤壁;(3)支架压住微导管后,向瘤腔内输送弹簧圈时,张力未控制。弹簧圈顶破瘤腔。对此,凌教授还给出预防和处理方案。预防时,(1)应尽量减少微导管头重新定位以及弹簧圈回收、调整的频次;(2)原则上弹簧圈规格的选择宁小勿大,以减轻输送过程中管头摆动和弹簧圈本身对动脉瘤壁的刺激;(3)瘤壁对弹簧圈的反作用力可传导到术者的手头,也就是弹簧圈的推送阻力,当推送阻力过大时,需要术者对管头主动回撤或换圈。当出现并发症时,(1)应该快速中和肝素;(2)迅速填塞动脉瘤;(3)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4)术后不吝啬外引流。
最后,凌柯教授在总结中提出,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到:(1)熟悉指南,严格把握指征,选择合适病例;(2)给予规范、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3)术前细致、全面评估,术前准备完善、应急预案;(4)熟练的介入操作技术,胆大心细、冷静处理;(5)熟悉介入器材特性,选择合适器材。
最后的报告是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崔岩教授带来的“颈内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湘桂国家区域医疗双中心诊疗策略与预后分析 ”。在报告中,崔教授率先介绍了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CCF)的定义:CCF即从颈动脉至海绵窦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异常动静脉分流。动脉血并未经正常途径给予脑组织提供代谢能量,而直接经异常“短路”通道流向海绵窦,进而造成了海绵窦相关静脉系统高压并压迫神经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接着,崔教授还介绍了CCF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症状和CCF Barrow的4个分型。并在分享了多个案例后,在总结中剖析了牺牲ICA、弹簧圈、Onyx等液体栓塞剂、覆膜支架等CCF介入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保守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以及临床应用概况。
在精彩的学术报告后,神介“80 90”俱乐部成立仪式完美闭幕,当看到俱乐部成员手持证书的合影,不禁让与会者想到了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也可以预见全国的神介青年才俊也将在俱乐部这一平台上,不断成长,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