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发布 | 97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神经介入-狭窄
脑血管-动脉瘤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

「“术”说卒中」第133期 | 无惧险途 行则必至——神途威龙导丝用于密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前言






在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流程里,微导丝乃是构建通路时极为关键的工具,是手术取得成功的根基。于颅内手术期间,迂曲的血管以及病变周边繁多的分支,都会给基础通路的构建造成极大阻碍。而选用能够实现精准操控并且具备易于超选性能的微导丝,则可助力术者大幅降低手术的难度。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由于具有高金属覆盖率和较强血流导向能力,可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促使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同时可以简便高效地覆盖瘤颈,重建载瘤动脉,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本期“术”说卒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颖影主任分享神途威龙导丝用于密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




01



患者基本信息


01


患者女性,81岁。


主诉:反复发作一过性黑矇,发现脑动脉瘤1周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作右眼一过性黑矇,半月内发作6次,每持续3-5分钟,伴耳鸣,无头痛、头量、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近半月无发作。CTA示双侧颈、椎动脉多发斑块伴局部管腔狭窄,右侧颈外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椎动脉起始处可疑重度狭窄,双侧颈内动脉C5段瘤样扩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改变。MRI头颅平扫+FLAIR+DWI:脑内少许腔隙性缺血灶(Fazekas 1级);右侧基底节区PVS;老年脑;鞍区右侧异常信号,动脉瘤样扩张可能;部分副鼻窦炎。现患者为求进一步就诊,收入我科,患者自病程以来,胃纳可,精神可,睡眠可,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90/130mmHg,平日服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5mg 1#qd降压,血压控制良好。否认糖尿病史。帕金森病史,现口服美多巴0.25g 1#tid维持。10余年前阑尾炎手术,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否认输血史。


02



术前影像资料



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明确左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


经过测量载瘤动脉远端直径约3.49mm,近端直径约3.91mm,左侧椎动脉血管直径约2.95mm。


右侧颈内动脉及后循环系统血流通畅。




手术指征与治疗策略


初步诊断:

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动脉瘤,椎动脉狭窄,帕金森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病情分析:

患者发作性单眼黑蒙起病,DSA明确右侧颈外动脉起始端局限性狭窄,同时明确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规律服药后未再有单眼黑蒙发作,与患者沟通病情后患者表示想积极处理颈内动脉动脉瘤。


治疗预案:

拟针对动脉瘤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


药物准备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一次/日

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日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1次/日



术中涉及器械

6F 90cm长鞘

V-18导丝

0.014inch 200cm神途威龙导丝

6F 115cm颅内支持导管

微导管

4.4mm*25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03



手术过程


1

患者仰卧位,麻醉到位,常规腹股沟区消毒铺无菌巾,右股动脉穿刺置6F 90cm长鞘,并在V-18导丝及0.014inch 200cm神途威龙微导丝的导引下置于颈内动脉,6F 115cm颅内支持导管在微导丝和微导管的导引下输送至颈内动脉C3段,随后将导丝顺利跨过动脉瘤输送至远端。神途威龙导丝推送力的传导较为均匀,同时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微导管及中间导管的输送稳定且顺畅。


2

工作位造影再次明确载瘤动脉远近端血管直径,远端血管直径约为2.78mm,近端血管直径约为3.95mm。


3

神途威龙导丝在瘤内成袢,超选远端动脉,超选过程中,导丝精准操控,易于超选,轻松到达大脑中动脉M1段,微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到达大脑中动脉M1段。



4

随后释放4.4mm*25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5

释放后,将神途威龙导丝随形成J型,对支架进行按摩,支架贴壁较之前更好。







术后造影


正侧位造影示造影剂滞留明显。




术后用药管理及随访


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抗半年、后改为单抗。



治疗体会




神途威龙微导丝可控性好,1:1扭控精准,头端柔软,可有效减少对瘤壁的骚扰,同时支撑性好,可更为高效的引导导管。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不同于以往的动脉瘤腔内填塞,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实现载瘤动脉的重建,同时可降低动脉瘤复发的风险。





术者简介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脑卒中流行病学与预防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第五届脑卒中分会委员

上海市神经介入质控组成员

上海市神经介入医师专委会委员

上海卒中学会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会秘书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专委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会秘书

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