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5日发布 | 72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岗柔并济 |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罗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继芹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  

  罗岗 杨继芹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8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最高达160/110mmHg,目前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1/日”,血压控制基本正常。2018年发现乙肝,目前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25mg2/日”治疗。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血压126/78mmHg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问话反应正常。颅神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等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心率63次/分,大致正常心电图。

心脏彩超(2024-4-22外院):EF 63%,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胸部X线(2024-4-22外院):未见明显异常。

血小板聚集试验:

2024-03外院DSA

1. 右颈内动脉:(图1)

图1

2. 左颈内动脉:(图2)

图2

3. L-ICA(三维重建):(图3)

图3

4. 左侧锁骨下动脉(图4)

图4

5. 右侧锁骨下动脉(图5)

图5

术前头颅CT:(图6)

图6

术前诊断:

1.颅内动脉瘤(左侧P2段)

2.颈内动脉狭窄(左侧C1段)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100mg qd

氯吡格雷片75mg qd

阿托伐他汀20mg qd

手术方案:

脑血管造影+全麻下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手术指征:

后交通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裂出血风险高

手术风险:

术中动脉瘤破裂造成出血可能

支架展开不良、局部急性血栓形成

手术材料:

禾木导引导管(ERAC-088-90)

普微森中间导管(GC-070-115)

Synchro微导丝(0.014in×200cm)

Echelon-10微导管

SL-10支架微导管

Atlas支架(3.0×21mm)

弹簧圈数枚

本院造影:

1. L-ICA:永存三叉动脉起始多发斑块伴局部瘤祥突起,左侧大脑后功脉P2段动脉瘤。(图7)

图7

2. 3D重建:L-P2段动脉瘤,瘤体:3.9mm*4.5mm,瘤颈:3.9mm。L-PCA-P2段瘤体近端局限性狭窄,狭窄率约60%,左侧颈内动脉C6段小动脉瘤:1mm*1.5mm,瘤体向下。(图8)

图8

3. L-ICA:永存三叉动脉起始多发斑块伴局部瘤祥突起,左侧大脑后功脉P2段动脉瘤。(图9)

图9

4.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左椎动脉、左侧PICA远端显影欠佳,基底动脉未显影(图10)

图10

手术过程:

建立通路(图11)

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导引导管:将导引导管送至左C1远端,跟进中间导管至左C3。

图11

输送支架微导管(图12)

Synchro 0.0141n*200cm头端塑形,带领SL-10经永存三叉动脉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P3段,退出微导丝。

输送弹簧圈微导管(图13)

Syncho0.014in*200m带领①Echelon-10经永存三叉动脉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瘤颈。

原计划三微导管进行栓塞,但大脑后动脉瘤体近端存在狭窄,第二根微导管通过时即存在一定阻力,因此调整策略为留置一根栓塞管Echelon-10,带支架释放后SL-10穿网眼再行双微管栓塞。

图13

弹簧圈成蓝(图14)

填入第一枚弹簧圈成蓝

图14

释放支架(图15)

经SL-10输送Atlas3mm*21mm,并释放在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至P1段,完全覆盖动脉瘤颈。

图15

致密填塞动脉瘤(图16)(图17)

SL-10穿支架网眼置于瘤体近端,经Echelon-10、SL-10依次填入弹簧圈数枚,间断造影确保左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通畅。

图16

图17

术后造影

瘤体完全栓塞,支架打开良好,载瘤动脉血流通畅。(图18)

永存三叉动脉(PTA)(图20)(图21)

定义: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基底动脉之间的胚胎性吻合,为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最常见的异常交通,其他异常吻合包括永存舌下动脉、永存听动脉与永存节间动脉。

病因可能为胚胎时期胚胎性主动脉与神经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未退化,正常情况下该血管应在后交通动脉发育后退化。脑血管造影中本畸形的发现率最高,为0.1%~0.6%。一般为单侧,偶见双侧发病。其次为永存舌下动脉,发生率约0.02%~0.1%。多为单侧发生,左右比例相似。

出现PTA时,后交通动脉一般发育不良或缺如,基底动脉也发育不良。PTA的存在使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增大。本病本身无临床症状,常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无需治疗,极少数出现三叉神经痛及垂体功能障碍,若合并动脉瘤则可见脑神经麻痹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20

21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PCA-AN)(图22)

大脑后动脉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7%~2.3%,它们通常起源于PCA的前部,P2段是其好发部位,并且往往是大的和梭形的。此病的好发人群以低龄为主,具有较高的大动脉瘤及出血比例,这也是它不同于颅内其他位置动脉瘤的地方。这些动脉瘤可能与血管疾病(如烟雾病、动静脉畸形和动脉闭塞)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马凡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创伤性脑损伤)相关。

图22



策略选择及实施要点


1.1 瘤体呈囊状,瘤颈:3.9mm,大小:3.9*4.5mm,形态不规则。

1.2 后交通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瘤体近端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冲击,容易破裂出血。

2. 治疗路径:左侧颈内动脉→→→永存三叉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PTA及ICA动脉粥样硬化较重,管腔迂曲,ICA与PTA成反向锐角,导丝及微导管超选困难。

✿中间导管置于原始分叉近段,微导管塑形,微导管配合微导丝逐步跟进,避免路径过长,微导丝操控性差,过度转动微导丝易导致微导丝断裂风险。

3. 如何增加动脉瘤填塞密度和保护重要分支血管,促进动脉瘤的预后,降低复发率?

大脑后动脉囊性动脉瘤主要以瘤腔栓塞为主,对于近段(P1或P1-P2交界处)动脉瘤,无论囊性还是夹层,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是主要目标,必要时可采用球囊或支架等辅助技术。对于P2段以远的夹层动脉瘤,以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为主。解剖研究显示,P2段动脉直径平均为2.9mm,有允许血管内操作的空间,根据此动脉瘤的位置及形态,选择支架辅助栓塞。

✿术前计划三微导管,但大脑后动脉以及瘤体近段存在狭窄,双微导管通过狭窄时已有阻力,同时通过狭窄后造影,狭窄远端血管显影浅淡,而且瘤体内微导管相对容易进瘤,所以最终选择双微导管。

4. 如果支架结合弹簧圈失败,还有什么后补措施?风险在什么地方?

✿闭塞同侧大脑后动脉,但是需要做微导管到位后的前循环造影,评估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倒流侧枝代偿,若代偿不好,存在枕叶梗死风险。




栏目主编

罗岗

北京天坛医院

医学博士,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临床医疗组组长,北京市青苗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微创介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组部第十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从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诊治与研究,每年完成颈动脉、大脑中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及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各类手术500+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青年科学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核心项目2项,执笔撰写专业3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和“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发表SCI论文30余篇,多种国际医学期刊审稿专家。

杨继芹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青年委员会常委

石嘴山市十佳医疗技术标兵”,石嘴山市卫生“三名工程”青年后备人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