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发布 | 1085阅读

肿瘤电场治疗对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患者的疗效:一项上海华山医院的早期结果

脑医汇

汪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

邱献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SNO 摘要号:CNSC-21




研究背景



● 成人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浸润性脑肿瘤,其侵袭性差异显著。在2021年WHO CNS5分类中,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分为三大类: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1

● 分类的一个关键变化是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现在可以根据分子标志物(特别是CDKN2A/B纯合性缺失)分类为4级,即使没有坏死或微血管增生2。这一变化为确定这种新定义的肿瘤类型的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带来了新的挑战。

● 本研究旨在基于单中心的初始真实世界数据,探讨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对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的疗效并确定相关预后因素3。该研究的患者为根据最新的WHO CNS5分类,接受标准放疗和替莫唑胺(TMZ)治疗(联合或不联合TTFields)。

●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是一种新的分类,关于其最佳治疗的证据很少。虽然TTFields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显示出前景,但其在该亚型中的效用仍有争议4。更新版NCCN指南中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TTFields的2A级推荐需要进一步的真实世界验证。




研究方法





● 一项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在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3例新诊断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和治疗数据。

● 所有患者依据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Stupp方案,均接受放疗和同步/辅助替莫唑胺治疗。11例患者(20.6%)还接受了TTFields辅助治疗。治疗计划包括对比增强MRI,在某些情况下,PET-CT成像用于确定放疗靶区。

● 关键变量:

分子标志物:CDKN2A/B纯合性缺失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

生存指标:从开始手术日期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RANO标准评估肿瘤进展。

● Kaplan-Meier法评估PFS和OS,log-rank检验评估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PFS的因素。




研究结果



一、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 中位年龄:40岁(范围:28-67)。

● 性别分布:30例(56.6%)男性患者,23例(43.4%)女性患者。

● 36例(67.9%)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

● 30例(56.6%)患者肿瘤侵犯胼胝体和/或脑室。


表1. 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 21例(39.6%)患者肿瘤全切除。

● 11例(20.6%)患者放疗后接受TTFields治疗。


表2. 治疗模式总结


二、病例报告

两例接受放疗、TMZ和TTFields治疗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典型病例。

病例A:一例38岁男性患者,放疗开始时KPS=80;分子标志物:IDH-突变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CDKN2A/B纯合性缺失。治疗:部分切除,调强放疗(IMRT)58Gy/29Fx,同步及辅助TMZ、TTFields治疗。肿瘤在放疗后至少12个月保持完全消退。
病例B:一例42岁男性患者,放疗开始时KPS=90;分子标志物:IDH-突变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CDKN2A/B野生型。治疗:次全切除,放疗60Gy/30Fx,同步及辅助TMZ、TTFields治疗。肿瘤在放疗后至少15个月保持完全消退。


图1. 2例典型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患者接受放疗、TMZ和TTFields治疗


三、OS和PFS分析

生存结局:

全队列患者的中位PFS为19.3个月。

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有延长PFS的趋势(24.4个月 vs 18.5个月,P=0.097)。

研究分析时,OS数据尚不成熟,仅3例患者死亡。



图2. 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Kaplan-Meier曲线(整体人群)


预后因素:

年龄<40岁和无CDKN2A/B纯合性缺失的患者有更好的PFS趋势(P=0.107和P=0.108)。

TTFields治疗也有较好的PFS趋势(P=0.097),但多因素分析中未发现显著性因素。




研究结论



● 本研究为WHO CNS5发布后关于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的首次真实世界数据。中位PFS为19.3个月,是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历史PFS数据的两倍以上。加用TTFields治疗具有改善结局的趋势,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有较长的中位PFS(24.4个月)。

● TTFields治疗显示出改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潜力。然而,还需要更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更好地理解分子标志物如CDKN2A/B在预测预后中的作用。

● 需要更多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证实TTFields治疗的潜在益处,并基于分子标志物完善预后模型。




专家点评



随着WHO CNS5分类中对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重新定义,这一亚型的治疗策略成为当前临床和科研的热点。本研究首次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了TTFields在这一新分类亚型中的疗效,具有开创性意义。结果显示,TTFields可能延长患者PFS,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这为临床实践中将TTFields纳入这一亚型的治疗选项提供了初步证据支持。


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临床挑战。例如,CDKN2A/B纯合性缺失作为不良预后标志物的作用,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其与TTFields疗效之间的关系。这提示我们,未来在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治疗中,分子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分型,还可能成为指导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工具。


此外,TTFields在这一亚型中的应用尚需更大规模的验证研究。这一方向不仅要求更高质量的证据支持,还需要临床实践中探索如何将TTFields与其他标准治疗(如同步放化疗)更好地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显示TTFields治疗的耐受性良好,这为其在未来更广泛应用提供了信心。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专家简介




汪洋 教授

● 华山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华山医院东院射波刀中心主任医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放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 1991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6年毕业并免试直升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专业研究生,1998年硕转博,2001年复旦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作

● 肿瘤学博士,擅长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生殖细胞肿瘤、髓母细胞瘤、脑干肿瘤、垂体瘤和脑膜瘤等)的放疗和化疗,以及鼻咽、乳腺、食管、肺和骨软组织等肿瘤的诊断、放疗、射波刀、伽玛刀和化疗

● 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I.D.医院放疗中心进修。2004年晋升肿瘤治疗学副主任医师。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07年在美国参加射波刀技术培训。2016年在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医院进修。2016年晋升主任医师。201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著40余篇,10余篇被SCI收录。获国自然、上海市科委和卫健委等科研基金多项。2009年获“优秀华山人”



邱献新 主治医师

● 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十余篇SCI论文

● 主持国自然、上海市卫健委等多项神经肿瘤相关科研项目

● 从事神经系统肿瘤的的基础、转化、临床研究,神经系统肿瘤的的放射治疗(包括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电场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 在肿瘤电场治疗方面,近年来致力于肿瘤电场治疗抗肿瘤新机制、肿瘤电场治疗计划系统研发、肿瘤电场治疗硬件优化等关键技术与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Xianxin Qiu,Yang Wang,et al. 2024 SNO CNSC-21.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