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双 温昌明 孙军 汪宁 周静 李祥欣 张在行 郭彦俊 郭仕乾 郭元展 邱星辰 田雨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二病区

近10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中国首位的致残、致死病因,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尽管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首次脑卒中发作后能够存活下来,但是他们仍具有极高的复发风险。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第一年的复发率约为25%,5年的累计复发率为30%~40%。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抗栓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均被证实可减少特定人群的脑卒中复发。但是,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前提条件是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不容乐观。
长期服药管理,是守护大脑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分享一例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二病区接收的因擅自停药导致二次急诊取栓的病例。
69岁冯大伯长期高血压、吸烟史,2024年07月09日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模糊2小时余,家属紧急送至我院急诊脑卒中。
入院查体:神志模糊,精神差,言语不能,高级智能活动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无凝视,未见眼震。双侧额纹等深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余颅神经正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左侧Babinski征阴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深、浅感觉检查无异常,共济运动不配合。颈软,Kernig征阴性。发病前mRS评分0分,NIHSS评分20分。
入院后积极评估病情,急诊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完善CTA检查示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病情危重,详细与家属沟通病情,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主动脉弓造影术+三维重建影像融合术2次+左侧椎动脉V4段血栓取出术+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
▼术前CTA示:优势左椎V4段闭塞
▼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全程纤细,以远血流缓慢、显影浅淡,终止于V4起始段;左侧椎动脉起始稍曲,V4段近端次全闭塞,可见血栓影,以远血流缓慢。
▼球囊预扩张,中间导管负压下抽吸取栓,随后置入支架拉栓。造影示残余轻度狭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通畅,前向血流3级。
术后给予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氯吡格雷基因结果,精准化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术后13天好转出院。
出院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右利手,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等高级智能活动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无凝视,未见眼震。双侧额纹等深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余颅神经正常。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左侧Babinski征阴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深、浅感觉检查无异常。NIHSS评分3分,mRS评分2分。

冯大伯出院后恢复良好,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冯大伯子女都很孝顺,一直按医生的出院医嘱购买药物,奈何冯大伯自觉症状好转,擅自停服关键药物。
2024-09-16家属发现刚才还在谈笑风生的冯大伯,扶头说完头晕就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了,有了上次的急救经验,家属不做任何犹豫,争分夺秒连闯3个红灯紧急将冯大伯送至我科。
入院查体:神志浅昏迷,精神差,右利手,高级智能活动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未见眼震,两侧鼻唇沟对称,余颅神经不能配合。四肢肌力0级,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阳性。深、浅感觉检查不能配合,双侧指鼻试验不能配合,脑膜刺激征阴性。NIHSS评分29分。
经过初步查体及评估、完善头部CT,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时间就是生命,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直接至导管室造影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并进行血管内治疗。
▼造影提示支架内血栓形成,V3以远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一次,TICI分级:2b级
▼球囊扩张后狭窄血管明显改善,远端血流良好
因冯大伯病情危重,术前昏迷NIHSS评分高,医护人员及家属都捏了一把汗,担心预后不好,可喜的是术后第二天冯大伯能自主睁眼了,评估病情拔除气管插管后,意识、语言及肢体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稳定后拟近期出院。

基底动脉闭塞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约占所有颅内动脉闭塞的5-10%,约70%患者会出现严重残疾或死亡。后循环梗死起病急、症状重,如错失治疗机会,常导致预后不良。
如可疑后循环梗死(头晕、复视、呕吐、意识障碍、行走不稳、眼球运动异常等),需积极完善脑血管及组织窗评估,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脑梗死预防的关键一步。
针对脑梗死的预防,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这些药物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控制血压、血糖,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长期服药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但关键在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作用,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在服药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预防效果的最大化。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二病区主任,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河南省中医结合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学组委员,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南阳市高压氧学会委员。
•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长海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团队主要成员。近年来完成脑动脉取栓术、眼动脉溶栓、脑动脉支架植入术、脑动脉慢闭再通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脑动静脉瘘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瘤内扰流装置植入术等介入手术4000余例。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二病区副主任,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南阳市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
•擅长急诊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內治疗、颅内外大血管慢性闭塞再通、颅内外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等神经介入治疗。年完成颅内外神经介入手术四百余例。在国内一、二类杂志共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省科技厅科技公关项目一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项。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卒中中心优秀中青年专家、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第七届拔尖人才、南阳市科技功臣、南阳市先进工作者、南阳市最美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急性卒中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 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卒中学会急诊救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南阳市卒中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南阳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办公室主任、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介入治疗学会副主委、南阳市神经脑血管学会常委兼学术秘书 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以及桥接介入取栓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扰瘤治疗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2018年荣获“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医师奖”,2020年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奖”,202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被评为“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课题“优秀课题参与团队奖”,2021年度“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中带领团队荣获“取栓工作优秀科室”荣誉称号,2022年带领团队荣获由中国卒中学会颁发的“全国百佳取栓先进科室”荣誉称号。2023年做为指南讨论组专家参与讨论撰写《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神经介入通路专家共识》、《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等指南及共识。2023年做为学科带头人引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落地,荣获由国家卫健委颁发的“2023年度突出贡献建设中心”,荣获河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颁发的“先进集体奖”、“取栓之星奖”。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病区成立于2010年11月,以“时间就是大脑、血管再通才是王道”为科训。依托河南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平台,温昌明副院长领导的神经介入团队已发展为除郑大一附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之外,河南省第三大神经介入中心。
应学科发展和提升区域脑血管病诊疗能力的现实需求和神经内科亚专业建设的客观要求,在院党委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院领导大力支持下,脑血管介入二病区于2023年2月9日在中心医院6号楼五楼东正式挂牌成立并开诊运转。病区由科主任孙军和副主任汪宁带领,在脑动脉取栓、颅内外支架、动脉瘤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脑动静脉畸形、静脉窦取栓、静脉窦狭窄支架治疗,以及脑动脉慢闭再通等神经介入核心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动脉瘤等多方面技术成熟。科室目前有医师团队19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9人。
科室地址:南阳市中心医院6号楼5楼东区
医生办公室:0377—61660871
护士办公室:0377—61660577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