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1日发布 | 530阅读

药物和有创治疗AVM相关性癫痫的比较:系统回顾和Meta 分析

梁传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梁传声教授团队翻译、点评的《药物和有创治疗AVM相关性癫痫的比较: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欢迎阅读。


正文





【Ref:Josephson CB, et al.Neurology. 2016 Jan.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240.】


未出血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患者每年发生血管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风险已经降低至 1%。而有创治疗(外科、介入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仍存在争论。未出血脑血管畸形随机试验(A Ran-domisedTrial of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RUBA)表明采用常规有创方法治疗减少未破裂 AVM 的 ICH 可能存在有害风险。当前治疗AVM 相关癫痫的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ARUBA 研究提示将有创治疗作为 AVM 相关癫痫患者的一般性常规治疗,同样可能增加风险。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保守方法(单纯药物治疗)和有创方法治疗 AVM 相关性癫痫的预后情况。本研究收集了 2166 篇特殊的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过程如图 1 所示。Meta 分析队列研究 106 例患者(有创治疗 47 例,持续性药物治疗 59 例)。研究发现有创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治疗减轻症状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如图 2)。


图 1 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的筛选(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PRISMA)流程图 


图2 随访中有创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无癫痫发作的概率 


有创治疗通常用于减轻有药物抵抗的AVM相关癫痫患者的症状。然而,自1946年以来,并未开展任何相关随机对照研究,仅有 2 项队列观察研究的报告直接比较了有创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AVM相关性癫痫的疗效。研究表明,汇总危险比 0.9995%CI 0.691.43),两种治疗根治患者癫痫的疗效相当,并无优越之分。因此,治疗方法的决定必须认真评估获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ARUBA 研究表明33个月的随访期间有创治疗组的死亡风险、症状性卒中率 [ 风险比 0.27 95%CI 0.14  0.54] 和致残风险 [ 改良Rankin 量表得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MRS  2]均高于药物治疗组。有创治疗可能仅适合于部分特殊人群,例如治疗颅内出血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或是对抗癫痫药物抵抗的患者。本研究中纳入的两项试验无创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根治癫痫发作的比例分别为 46%  57%。当前尚无足够的随访证据证实有创治疗减少癫痫发作的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ARUBA 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有创治疗方法管理 AVM时需谨慎。




专家点评


梁传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 


AVM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癫痫和头疼等。未破裂的AVM患者中癫痫是最主要的症状。 未破裂出血的AVM每年的出血率低至1%,有创治疗的风险和自然破裂出血的风险基本相当。而单纯未破裂出血的AVM中,发生癫痫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控制癫痫或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等有创治疗手段,故在未破裂出血的AVM相关癫痫的患者中,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存在争议。这篇文章通过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统计分析了药物和有创治疗AVM相关癫痫的治愈情况。回顾性收集病例2166篇,对其中的106例患者(有创治疗47例、持续性药物治疗59例)单纯药物治疗AVM相关癫痫和有创治疗AVM相关癫痫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随访分析了两种治疗方式无癫痫发作的概率。ARUBA研究表明在33个月的随访中,有创治疗所导致的致残风险(MRS≥2) 为46.2%,而药物治疗组仅占15.1%,有创治疗可能仅适合于部分特殊人群。文中结论最后考虑未破裂出血的AVM相关性癫痫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决定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具体情况。


该文章是目前AVM相关性癫痫治疗相关研究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不足之处是统计的病例数偏少,而且跨越的时间比较长,未考虑到医疗水平的发展。故在该方面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点评专家简介


梁传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主任。1997年开创了中国医科大学神经介入技术的先河。 精通于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近二十年来,组建和领导一支集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于一体、专门服务于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团队。完成复杂脑血管病手术上千例,培养专业人才二十余人。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现为:

(原卫生部)医政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协作委员会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成员;

辽宁省介入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家组副组长;

辽宁省肿瘤与血管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