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电凝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我科李佑祥主任发明的方法,故冠名李氏电凝法。
江裕华博士发表的论文阐述了李氏电凝法的操作细节。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李聪慧主任在首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年会暨第四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2017.9.22-24)上做相关报告,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对李氏电凝法进行了详细阐释。
下面列举两个典型病例:
颈内动脉血泡状动脉瘤
(术者:李佑祥主任;供图:刘鹏博士)
患者以SAH发病
右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显示C1段上壁微小动脉瘤
右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
瘤太小了,放大看(箭头所指)
微导丝头端进入瘤颈
电凝2min后造影,瘤消失
撤出微导丝再造影,瘤仍不显影
术后右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动脉瘤消失
基底动脉左侧穿支微小动脉瘤
(术者:姜除寒主任;供图:梁士凯大夫)
左椎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左侧桥脑短旋支微小动脉瘤
瘤太小了,放大看(箭头所指)
微导丝进入载瘤穿支动脉(相当于细长的瘤颈)
电凝2min后造影,瘤消失
撤出微导丝后造影,瘤仍不显影
在以上两个典型病例以及江裕华、李聪慧所报道的病例中,微导丝均能成功进入瘤颈。但是,对于微小动脉瘤而言,微导丝超选瘤颈本身就是挑战,如果微导丝无法成功选入瘤颈,那么,李氏电凝法还是否适用?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然就殊无必要多此一问了。以笔者最近完成的两例手术为证。
女性,66岁,病史如下:
左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示床突段两个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接近闭塞
放大观察,近心端动脉瘤好办,远心端动脉瘤瘤颈极细,瘤体直径不到2mm
左颈内动脉二维造影动脉早期显示远心端动脉瘤瘤颈极细,呈细线状,应该是李氏电凝法的绝佳适应症
左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晚期显示瘤颈不清,瘤体内造影剂稍滞留,似游离于颈内动脉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