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发布 | 463阅读

《神介常识手册》关于Wingspan™支架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一、产品概述

Wingspan™支架系统包括一个自扩张镍钛合金支架(每端带有四个不透射线标记带)和一个预装有支架的柔性 over - the - wire 支架递送导管(内导管和外导管),与 Gateway PTA 球囊导管配合使用。用于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罹患 TIA 或中风的患者。


二、注意事项

1、一般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长度和直径),应从病变部位两侧各延伸出最少 3mm。


2、准备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无菌包装及系统,确保未损坏,勿用扭结或受损组件。

•介入性颅内手术需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建议患者支架植入后遵医嘱用药。

•不要使用蒸汽对系统尖端塑形。


3、手术注意事项

•植入支架可能导致血管夹层等并发症,如需额外介入治疗。

•支架未准确定位勿展开,放置可能影响侧支血管开放。

•遵循准备和使用说明,有关 MRI 信息需参阅相关章节。

•勿用系统重新定位或取回支架,操作导丝跨过已展开支架需谨慎。

•在曲折血管内,用柔软导丝并将软垂节段置于支架内。

•了解支架展开后的缩短比例。

•支架取回操作可能导致创伤和并发症。


三、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1、适用范围: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罹患 TIA 或中风的患者。


2、禁忌症:对抗血小板和 / 或抗凝疗法有禁忌的患者;病变血管已高度钙化,或者可能妨碍支架的植入和适当扩张。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信息

1、在 1.5 和 3.0 Tesla 的静态磁场、空间梯度磁场最大为 2,500 Gauss/cm (25 Tesla/m),以及在磁场梯度和 SAR 正常的工作模式下(最大全身平均比吸收率 [SAR] 低于 2.0 W/kg,最大头部 SAR 低于 3.2 W/kg),每个扫描序列的总活动 MR 扫描时间 (RF 暴露) 为 15 分钟或更短的条件下,植入 Wingspan 支架的患者可以立即安全地接受扫描。


2、支架在这种环境中不应发生移动,且可能影响成像质量,需优化 MR 成像参数。


五、不良事件

包括过敏反应、支架栓塞、动脉瘤、支架移位、脑缺血、支架错位、凝血症、死亡等多种潜在不良事件。


六、操作说明

(一)病变的血管成像评估与支架的选择

1、通过血管造影确定病变位置、大小和血管直径,选择与病变相邻区域正常血管直径匹配的支架尺寸。

2、所选支架长度至少比病变长 6mm,以在病变两侧各延伸出至少 3mm。

3、选择与病变长度匹配且不超过参考血管直径 80% 的球囊尺寸。


(二)Wingspan 支架系统准备

1、打开小袋取出包装托盘,检查包装是否受损。

2、用无菌肝素化盐水冲洗分配器箍环,抽出近端管头组件,上紧旋转止血阀并取出递送系统,检查有无损坏。

3、将旋转止血阀连接到内管手柄,冲洗内导管管腔。

4、松开外导管旋转止血阀,冲洗外导管,然后上紧止血阀到内导管。

5、继续冲洗外导管,排出空气。

6、将外导管和内导管的止血阀侧端口连接到加压无菌肝素化盐水冲洗装置。

7、松开外导管止血阀,收回内导管,留出 1 - 2mm 间隙。

8、上紧外导管止血阀,固定内导管。


(三)Gateway PTA 球囊导管准备

按照相关使用说明准备。


(四)导丝定位

1、采用标准微导管与导丝技术,在病变部位放置通路导丝(建议引导导管规格为最小长度 90cm,内径 1.63mm (0.064in))。

2、用交换导丝更换通路导丝并取出微导管,建议使用柔软导丝。


(五)球囊扩张

按照相关步骤沿着导丝插入 Gateway PTA 球囊导管并预扩张病变,确保球囊扩张不超过参考血管直径的 80%。


(六)支架定位与展开

1、将 Wingspan 支架系统装回到 0.36mm (0.014in) 导丝上,推入引导导管。

2、打开引导导管止血阀,在荧光透视引导下推进系统,直到支架稍微远离靶病变部位。

3、松开外导管旋转止血阀,推进内导管,直到近端不透射线标记带缓冲垫位于支架近端,上紧外导管旋转止血阀。

4、稍微退出外管手柄,直到支架直接对准靶病变部位,拉回系统进行最终调整。

5、松开外导管旋转止血阀,一只手固定内管手柄,另一只手退出外管手柄展开支架。

6、支架完全展开后,上紧外导管旋转止血阀,取出系统,如遇阻力可按相关方法处理。

7、



整理编辑: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秘书长,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培训基地讲师;

全国百佳医院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国家卒中学院特聘讲师;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等4部指南规范。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器械使用指南

1333内容2415阅读

进圈子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