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黄浦江畔,2024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 2024)与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新理念·新技术专题会上,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介绍了团队研究的一种新的技术——经皮颈动脉逆流脑保护血管重建术(PCAR),这是一种旨在克服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不足的创新方法。CEA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尽管能完全切除斑块,但患者对这样的手术方式接受度不高;而CAS虽然微创,但斑块残留且需长期服药,患者对此也不甚满意。
TCAR技术近些年在国外引起热潮,但其本质仍然是CAS,未能去除斑块。并且,颈动脉切开属开放手术,存在创伤与并发症。2016年,余波教授团队提出EndoCEA治疗理念,能够做到:1.全清除斑块;2.全腔内治疗;3.全程脑保护。
EndoCEA治疗的关键步骤就是经皮颈动脉逆流脑保护血管重建术(PCAR),由颈动脉经皮穿刺介入建立通路,并在逆流系统辅助下进行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或治疗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1.逆流脑保护,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2.经颈动脉入路,缩短手术路径;
3.减少了介入操作的距离,提高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精准性;
4.创新介入手术系统,完成EndoCEA。
此外,经过理论研究和临床试验,余教授团队证实了在Willis环完整的情况下,逆流不会影响脑部血流灌注。余教授团队与微创神通公司合作,完成了PCAR技术从设计到实现、从动物到临床,再到建立知识产权的过程。
PCAR手术过程首先是经颈动脉穿刺、预埋缝合线,随后双球囊到位形成逆流,最后进行激光消融、降解支架等等。在2024年5月4日,全球首例PCAR病例入组。随后,又纳入了15例患者,包括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动脉瘤等,经PCAR治疗后术后影像学表现良好。手术过程中,通过建立逆流,使用密网支架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平均手术时长约200分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PCAR技术的特点在于其经皮穿刺建立颈动脉逆流脑保护,缩短了介入路径,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适用于所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的介入治疗。最后,余教授提到,该项研究已在国家卫健委进行了注册,并邀请同行共同参与研究开发。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