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发布 | 917阅读

当OCT遇到OCIN 2024:光慧神介,洞见未来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10月25日中午,经过璞霖医疗丨璞慧医疗的支持和协助,NOC俱乐部OCIN2024年会上正式成立。本次成立仪式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赵瑞教授主持,大会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莅临现场,管生教授为NOC俱乐部的成立贡献了精彩的致辞。





光慧神介:

OCT和NOC俱乐部将改变神经介入的现在



众所周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管生教授在致辞中用“惊喜”点评他与OCT的相识:“多年前,在一场冠脉介入会议上,我见识到OCT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冠脉狭窄治疗的全过程,并成为标准操作步骤之一”。这是管生教授探索OCT在神介应用的开端。

接着,管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下随着神经专用OCT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应用,我们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疗方面已可以像冠脉那样,应用OCT快速检查颈动脉狭窄是闭塞、是栓塞、还是夹层,并在不远的将来改变我们的临床模式,而这也是我们成立NOC俱乐部的初衷。


在致辞的最后,管生教授希望通过俱乐部的成立,验证神经专用OCT产品的临床安全性,并通过深入分析OCT影像资料,与病理性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实现改变我们曾经的操作流程,形成新的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目标,为我国神经介入的未来做出巨大贡献。


在随后的成立仪式上,管生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史怀璋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文伙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彭亚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陈忠军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鹏教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方亦斌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贺迎坤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伟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梅斌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欣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海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浩文教授、郑州市中心医院刘俊中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瑞教授及璞霖医疗公司总经理李晓玲女士等共同为俱乐部的成立揭幕,与全国同道一起见证了这一破浪启航的光辉时刻。


洞见未来:

理论结合实践探索OCT应用新规范



论坛的学术讨论环节包括学术前沿和实战分享两个部分。在赵瑞教授陈文伙教授彭亚教授的主持下,赵瑞教授徐浩文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探讨了OCT在神经介入应用的现状,展望了学科发展的未来;宋海教授贺迎坤教授则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享了个人的心得体会。梅斌教授吴伟教授也对这些精彩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赵瑞教授:“OCT在神经介入的应用及展望”


赵教授在报告伊始就指出:OCT图像更接近于病理切片,其在冠脉介入中的临床结果也证实,与传统造影、IVUS相比,OCT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能更容易发现犯罪病变,发现DSA下无法明确的病变原因,并不遗漏任何病变——“辨DSA所难辨,断DSA所难断”,所到即所见。而神经介入的首个颈动脉专用OCT系统——Panvasis™ZERO不仅拥有“广角”“微距”“运动”三大模式,可以实现超长扫描长度+超快成像速度,其多模态OCT技术和独特功能,还被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术中的介入治疗、术前筛查和术后复查,助力患者的精准化治疗。



徐浩文教授:“OCT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徐教授从OCT的原理开始讲起:OCT是将成像导管置入血管内部,通过分析内置光源反射到管壁组织的时间延迟,将内部结构信息转化为高分辨率图像,呈现在显示器上,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干扰小等优点。当下,OCT可被应用于有创的血管腔内影像检查,或在DSA的辅助下进行,适用于如下情况:血管病变性质无法判断、血管斑块易损性需要量化评估、介入治疗术中及随访观察等。接着,徐教授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OCT在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在报告的最后提出了目前OCT神介应用更多发展方向!


宋海教授:“明察秋毫,见微知著——OCT在神经介入应用初探”。

宋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分享和剖析自己团队的临床病例,最终提出了自身应用OCT的心得体会:

(1)OCT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等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腔内病变性质及特点、斑块的性质、斑块进展及治疗后状态,为后一步治疗方案及选材提供依据,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OCT的应用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支架释放后的贴壁状态及腔内情况(斑块脱垂、血栓形成等);弥补了DSA下只能看到支架打开的轮廓及狭窄改变程度;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干预。

(3)支架术后长期随访OCT检查可明确支架内再狭窄病因(内膜过度增生、斑块、血栓),进一步治疗及制定干预策略。

(4)OCT能够精准评估脑血管病变、斑块性质、支架内再狭窄病因并指导临床介入治疗,因此有条件的医院中心建议规范化应用OCT指导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5)微光OCT一次检查,同时生成病变分析及VFR数值对临界病变治疗的指导更有意义。



贺迎坤教授:“慧眼如炬,洞若观火——OCT在神经介入颅外的应用”。

贺教授通过分享颈内动脉再狭窄等3个应用OCT的临床病例,作以下总结:
(1)O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快速成像的检查手段,可以清晰显示斑块、血栓、钙化、夹层及支架内的情况等。
(2)根据OCT检查结果,临床可以更好地制定后续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或其他介入性措施。
(3)本例患者通过OCT检查确定了血管内斑块性质,为支架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等三条经验。


总 结



梅斌教授吴伟教授也在点评中指出:OCT为我们神经介入医生推开了一扇从内而外的新窗户来重新评估我们以前的操作,促使我们去不断改进和成长。而这也是所有与会专家的集体心声。

亦如彭亚教授在总结时指出的:随着国产公司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技术被应用于临床,改变了我们的临床习惯。随着微光Panvasis™ZERO等OCT产品的应用,让我们有了更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更多的观察角度,我国在神经OCT的探索,将使OCT的应用和NOC俱乐部的未来呈现更美好的状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