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岁以后,颅内肿瘤中、就有10%是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鞍区病变中的常见原因。
具体病因
除了垂体腺瘤,鞍区肿块还有其他原因:
1. 垂体生理性增大:常见于孕妇,也可能出现在患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身上。
2. 良性肿瘤:比如颅咽管瘤、和脑膜瘤。
3. 恶性肿瘤: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脊索瘤和原发性CNS淋巴瘤、和转移性(最常见的来源是乳腺癌和肺癌)。
4. 垂体炎:尤其是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产后女性最常见,但其他时期的女性和男性也有可能。
5. 其他:原因可能是囊肿、脓肿、或海绵窦动静脉瘘。
评估诊断
通常包括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视觉缺陷)、激素异常,或者在做MRI检查时被发现。
要确诊,一般要做以下检查:
1. MRI:增强MRI是检查鞍区肿块的最佳选择,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果MRI发现与垂体分离的肿块,那很可能不是垂体腺瘤。
2.激素评估:检查下丘脑-垂体激素功能。
→激素分泌过多:只有垂体腺瘤会引起。
通过检查血清催乳素(泌乳素腺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腺瘤),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可以确定鞍区肿块是垂体腺瘤,并分辨出腺瘤的类型。
→激素分泌不足:所有鞍区肿块患者都要检查。下丘脑或垂体病变都可能导致激素分泌不足,所以这个检查对鉴别诊断鞍区肿块没太大帮助。有一种例外,自发性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AVP-D)提示病变在下丘脑或垂体柄,而不是垂体病变。
垂体偶发瘤
如果偶然发现垂体MRI信号异常(垂体偶发瘤),就要根据病变大小来评估:
1. 如果病变大于等于1cm,按上面说的方法检查激素分泌过多和分泌不足。
2. 如果病变小于1cm、且没有垂体功能障碍的症状,只需要检查血清催乳素水平。
记牢记牢要记牢:病变小于一公分,只需要抽血化验泌乳素水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