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况
患者:男,68 岁。
主诉:记忆力下降、性格变化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讨论过的话题无记忆)、性格急躁易发怒,未予特殊重视。后家属诉交流较以前困难,需重复才能“听懂”。发病来精神状态可,进食正常,无抽搐,无肢体瘫痪,二便正常。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以“颅内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记忆力、计算力下降,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尚可,余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术前影像
术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肺部 CT 、腹部 B 超、心电图等未见异常。
术前 MRI:左侧额颞部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高混杂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呈现花环样不均匀强化。
术前诊断
主要诊断: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
治疗计划
·术前决策——数智外科技术辅助分析:
1)脑皮层拓扑结构与肿瘤三维重建
2)脑皮层、肿瘤与弓状束拓扑路径关系评估
3)脑功能分区与脑结构三维重建皮层拓扑重建
4)术前决策与手术规划
·模拟开颅——真实体位下的虚拟手术:
手术策略
1. 仰卧头侧,额颞弧形切口,骨窗以额部为主,兼顾到颞中回水平;
2. 导航下优先识别定位弓装束纤维末端皮层投射区域,确定Broca区,显微镜下规划肿瘤切除范围及手术入路方向,周围重要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注意保护侧裂静脉及大脑中动脉各级分支血管,肿瘤囊液穿刺减压,CUSA等设备使用,加速手术进程,注意识别屏状核,避免损伤基底节重要结构,导航引导确定切除范围;
3. 导航确认肿瘤切除干净,彻底止血,常规关颅。
术中视频
术后影像
术后第 2 天 MRI
结果
1. 患者对手术耐受良好;
2. 术后影像证实血病灶切除干净;
3. 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表现;
4. 患者术后第 2天床旁坐起,5天行走,9 日后出院。
术后病理
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
专家点评
神经系统,作为人体调控的指挥中心,其复杂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神经外科领域,尤其是脑胶质瘤的治疗过程中,高昂的医疗成本、巨大的手术创伤以及难以预测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难题。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既要求彻底清除病灶,又需兼顾神经功能的保护,这对神经外科医生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精准外科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数智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精准数智神经外科技术,以其独特的“微创、精准、智能”优势,正逐步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新宠。该技术通过整合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增强现实及混合现实等前沿科技,实现了手术过程的全方位优化与精准控制。
在一位脑深部胶质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精准数智神经外科技术的优势。术前,我们利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精确描绘肿瘤位置与周边重要结构的关系,规划出最佳手术路径。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我们进行了虚拟手术演练,为手术团队提供了直观的手术预览与操作指导。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确保了手术器械的精准定位与操作,而混合现实技术则实时呈现了手术进程与关键结构,有效避免了误伤与并发症的发生。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精准数智神经外科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独特价值,更为我们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诊疗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与数智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神经外科治疗体系,引领脑胶质瘤治疗迈向新的纪元。
专家简介
杨学军 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脑胶质瘤MDT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第四任组长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杨学军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科室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