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例 分 享
M1远端-下干长段血栓,多管同轴克服C1曲折建立高到位通路,一次取栓再通

病例摘要:
1、术前CT平扫薄层MIP重建于左M1远端至下干中段见长段血栓高密度影;颅脑4D-CTA亦显示左M1至下干中段范围的长段闭塞。
2、左ICA C1近段明显曲折,泥鳅导丝无法导引5F长多功能管通过,后先6F中间管通过C1曲折,采用多管同轴技术增强支撑(6F中间管内衬5F长多功能管,辅以泥鳅导丝),助力长鞘通过曲折,上高到C1远端,高效建立稳固的治疗通路。
3、根据术前多模式CT所示血栓闭塞范围,指导微导丝微导管超选(微导管头端超选至左MCA下干中远段),以及支架选择(相对长的取栓支架),力求取栓支架完全覆盖血栓,以利一次取栓再通。
4、抽拉结合一次取栓再通,取出一长条血栓。
5、虽术后影像学提示左MCA区大范围急性梗死征象,但患者快速恢复,出院NIHSS-0,这表明此种情况下,脑组织CT低密度或DWI明显高信号并不代表这些组织已完全缺血坏死,可能是非坏死性缺血损伤所致。
病史简要:
女,72岁
症状:突发言语障碍
NIHSS:6
发病到院时间:5小时45分钟
既往结肠癌手术史(20年前)
本次住院期间诊断房颤
急诊多模式CT
CT平扫:左岛叶和额叶可见低密度梗死,ASPECT为7分。
CT薄层MIP重建图像于左M1远端至下干中段检测到一长段血栓高密度影;颅脑4D-CTA亦显示左M1远端至下干中段范围的长段闭塞。
CTP:左MCA区大范围TTP显著异常,其内局部区域CBV和CBF明显降低,提示梗死。
颈部CTA:2型弓,左CCA迂曲,左C1近段走形明显曲折。
此病例的手术过程
急诊取栓治疗
右股动脉穿刺置8F短鞘,5F 125cm 多功能管与6F长鞘(90cm,Cook)组成同轴,导丝导引下超选进入左CCA。
导丝导引5F管克服左CCA迂曲后,长鞘顺利跟进到左CCA远端,后泥鳅导丝上高至左C2,但5F管难以克服通过左C1近段曲折。
撤出5F管和导丝,6F中间管(115cm)顺利通过左C1近段曲折至C2段;经6F中间管送入前述的5F多功能管,导丝导引下5F管在中间管内上高到左C1远端位置。
此时,左C1近段曲折已被中间管+5F管+泥鳅导丝组成的同轴绷直,6F长鞘沿此同轴顺利跟进到左C1远端,建立稳固介入治疗通道。
泥鳅导丝将中间管上高到海绵都段水平部,微导丝微导管入颅至左ICA末端。
微导丝微导管进一步超选至左M2下干远端,微导管造影确认真腔。
经微导管送入一取栓支架(Trevo 4*20)并顺利释放,后造影示闭塞再通,支架完全覆盖血栓。
以取栓支架锚定作用,将中间管推送到左M1远段,后中间管链接负压(50ml注射器,血管钳辅助)下回收取栓支架。
中间管负压下回撤至海绵窦段时,见明显回血,冒烟见左MCA闭塞已再通。
长鞘造影见左M1和下干闭塞再通良好,但见下干远端小分支继发栓塞。
取出体外的长段血栓。
术后第2日CT
术后第2日CT平扫:左额叶、岛叶和壳核低密度梗死。
颅脑CTA:未及明确异常。
CTP:左侧半球梗死区域呈TTP明显增快,相应区域CBV和CBF增高,提示灌注增高。
术后第3日
DWI:左额叶、岛叶和基底节区较大范围异常高信号。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NIHSS:0


术者简介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内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影像。完成近千例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熟练掌握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择期和急诊手术,在复杂高危脑动脉缺血病变和脑静脉窦狭窄/闭塞介入治疗领域有一定造诣,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闭塞介入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较早将管壁高分辨MRI和多模式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诊治,极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对药物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前已应用于数千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内领先。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