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医脉通肿瘤科 ,作者医脉通
前言
2024年9月13-17日,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作为肿瘤领域最具权威的年度盛会之一,ESMO在全球肿瘤学界享有极高的影响力。在本次ESMO年会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樑教授以口头报告(Mini oral)的形式,分享了其团队在复发性胶质瘤领域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摘要号:447MO)”以及“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摘要号:448MO)”。值此机会,特邀王樑教授接受采访,深入解读这两项入选ESMO大会的研究以及《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中基于IDH突变的新型胶质瘤分类方法。同时,王樑教授还展望了胶质瘤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王樑教授2024ESMO现场发言图(左右滑动)

本次ESMO会议上胶质瘤领域汇报了多项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其中您作为讲者进行了2场口头报告,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一下本次ESMO年会中胶质瘤治疗的其他研究进展?
王樑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近年来关注度不断提高,2024 ESMO会议特别设立了2个关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分会场,以及1个教育会场,总共发布14项相关口头报告,我们团队的2项研究有幸入选。这两项研究均为前瞻性、开放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分别评估了盐酸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447MO)、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48MO)。
摘要号447MO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患者的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是评估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2020.4-2024.4期间共纳入85例患者,mOS为7.46个月,mPFS为6.56个月,ORR为32.9%1。共发生40例治疗相关AE,其中10例为3级或以上,未发生AE相关死亡。
摘要号448MO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患者的OS。次要终点是评估GBM患者的PFS、临床获益率和该方案的安全性。研究在2020.8-2024.4期间共纳入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GBM患者的临床标准治疗方案(STUPP方案)。结果显示,mOS为4.96个月,mPFS为3.33个月,临床受益率为66%2。共发生21例治疗相关的AE,其中5例为3级或以上。
这两项研究结果证实了联合给药方案能够为胶质瘤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全球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单中心,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中心参与,甚至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证据,进一步揭示联合治疗的潜力。此外,临床实践中应持续探索和识别有效的分子标志物,以制定针对性的精准治疗方案。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对胶质瘤的分类进行了更新,强调了IDH突变在胶质瘤分型中的重要性,您认为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何意义?
王樑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人体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限速酶,主要包括IDH1、IDH2和IDH3三个亚型。其中,IDH1/2发生突变后可产生一种新型酶,能将α-酮戊二酸(α-KG)转化为D-2-羟基戊二酸(D2HG),并在细胞内累积。IDH突变的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D2HG浓度显著升高。由于正常组织中D2HG含量极低,因此,D2HG可以作为一项优秀的临床检测生物标志物。此外,IDH突变也是低级别胶质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重要标记物。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WHO CNS5”)将分子特征,尤其是IDH突变和1p/19q染色体臂缺失等,与组织学特征相结合,为胶质瘤提供了更精确的分类3。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2-4级);
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缺失(2-3级);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4级)。
胶质瘤的发病和预后与IDH1/2密切相关,从早期诊断到预后分型,再到最终治疗,IDH突变都发挥着重要的标记作用。IDH突变状态不仅可以辅助诊断胶质瘤,还有显著的预后价值:携带IDH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拥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而IDH野生型患者的预后则较差,生存期相对较短。

WHO CNS5的更新体现了IDH突变在胶质瘤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也使IDH突变成为了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能否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IDH突变型胶质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樑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近年来,IDH突变已成为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今年8月,胶质瘤治疗领域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靶向药物Vorasidenib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患有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且具备IDH1或IDH2易感突变的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的手术后(全切除、次全切除、活检)治疗。INDIGO III期研究(NCT04164901)的数据是Vorasidenib本次获批的重要依据。INDIGO研究招募了年龄≥12岁、组织学确诊为2级少树突胶质细胞瘤或星形细胞瘤的残留或复发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40mg的Vorasidenib或安慰剂,每天一次,周期为28天。结果显示,接受Vorasidenib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27.7个月,显著优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11.1个月(HR 0.39;95% CI 0.27-0.56,P<0.001)4。
Vorasidenib是近20多年来IDH突变型脑胶质瘤这一特定疾病领域的首次突破,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PFS改善,并能降低肿瘤生长速率。目前,国内已启动INDIGO试验的桥接试验,期待该疗法能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尽快应用于临床,从而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此外,已有研究证明艾伏尼布对于进展期IDH1突变型胶质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活性,艾伏尼布治疗非增强型胶质瘤患者的中位PFS可达到 13.6个月,且安全性良好6。在进展期IDH1突变胶质瘤患者中,每天一次500mg的艾伏尼布展现出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有效延长了疾病稳定控制的时间,还减少了非增强型肿瘤的生长。

未来,您对胶质瘤治疗的发展有哪些展望?
王樑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在胶质瘤靶向治疗领域,近几年有三项重要成果尤为引人注目:首先,是IDH抑制剂Vorasidenib的获批,为携带IDH1和IDH2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Vorasidenib在低级别复发胶质瘤,尤其是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展现了显著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其次,是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研究,虽然BRAF V600E突变在胶质瘤中并不常见,但其应用潜力同样备受关注;第三个进展是江涛院士研发的MET抑制剂,伯瑞替尼单药方案可显著改善携带PTPRZ1-MET融合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目前伯瑞替尼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外,虽然免疫治疗至今尚未带来振奋人心的成果,但国内众多团队与国际团队在CAR-T疗法的研究上不断探索,包括多靶点CAR-T以及第三代、第四代CAR-T的研究。本次ESMO会议上,我们还报道了关于PD-1与抗血管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这些治疗方案有望为一部分患者,尤其是难治性胶质瘤患者提供新的希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极大促进。中国每年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不断增加,临床研究的文章也在逐渐增多。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我们的临床资源,提升脑胶质瘤及其他肿瘤治疗的最终效果。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王樑 教授
.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 唐都医院前沿医学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唐都医院脑胶质瘤中心主任
.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 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 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师奖-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 陕西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审批编号:【M-TIBSO-CN-202409-00011】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