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发布 | 250阅读

【风向标】新研究表明经颅静态磁刺激为渐冻症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通常在出现症状后的三年内死亡。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运动神经元对谷氨酸能输入的过度激活,进而引发兴奋性毒性,导致神经元的死亡。经颅静态磁刺激(tSMS能够抑制运动皮层的兴奋性,因此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ALS潜在治疗手段。


在此背景下,来自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双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经颅静态磁刺激对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疗效”(NCT04393467,最新研究成果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发表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IF13.6/Q1)(doi10.1016/j.lanepe.2024.101019


图片1.png


该研究共纳入40名18至75岁的ALS患者,所有患者的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ALSRFS-R)得分均低于30分。在经历至少3个月的预治疗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tSMS治疗组(n=21)或假刺激组(n=19),治疗时间为6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前后的疾病月进展率(MPR)差异,该指标依据ALSRFS-R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以及皮质脊髓输出量(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振幅的变化)的变化。同时,考虑到综合终点事件(气管切开或死亡),研究人员对所有完成6个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长期随访。


图片2.png

经颅静态磁刺激(tSMS)设备的示意图及其刺激的皮层区域概述


研究结果显示,在6个月的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疾病进展均呈现减缓趋势。尽管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在预治疗及治疗期间的MPR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但在治疗结束后18个月的长期随访中,完成6个月治疗的32名患者(治疗组18名,假刺激组14名)中,治疗组有13名患者存活且避免了气管切开,而假刺激组仅有4名。治疗组的无气管切开生存率显著高于假刺激组(HR0.2795% CI, 0.09-0.8。次要终点方面,结果表明,tSMS治疗安全、耐受性好且依从性高。


图片3.png

各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ALSFRS-R和月进展率(MPR)中位值和四分位距


图片4.png

无气管切开生存率


研究第一作者暨通讯作者、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大学Vincenzo Di Lazzaro教授表示,实际上,当一项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但在后续的开放性研究中出现有效性证据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因此,尽管我们对当前研究结果保持乐观,但我们不能得出已经找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方法的结论。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满怀信心提出,进一步在更多患者中探究颅静态磁刺激延长治疗周期的有效性是完全合理的。



末位作者、意大利Auxologico研究所Vincenzo Silani教授表示,本研究为患者展现了出乎意料的积极前景。电刺激疗法是目前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许多人认为代表了针对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一具有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的最终治疗方案。在未来的治疗策略中,必须充分考虑本研究所得出的数据。”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