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在进行长期积极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仍有脑梗塞发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然成为目前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而裸支架成型术和球囊成型术术后再狭窄还有待降低,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采用单面刻槽药物涂层支架设计,精准靶向释放药物,其低剂量药物搭载既降低了裸支架相关的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也有效避免了药物对支架内皮化的负面影响。
本期术说卒中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嘉分享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
01
01
患者男性,63岁。
简要病史:左侧大脑半球散在点状梗死发病两周,强化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恢复良好,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
02
DSA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中段重度狭窄。
DSA检查:远端正常段管径约3.22mm,近端接近正常段管径约4.01mm,预估支架长度约12.67mm;合并后交通动脉圆锥。
初步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中段重度狭窄。
治疗预案:
药物涂层球扩支架成形术。
药物准备:术前3天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po qd
术中涉及器械
·8F Guilding
·6F 115cm颅内支撑导管
·0.014 inch 200cm微导丝
·4.0mm*1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
03
1
穿刺及建立通路:
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cm处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利用置换导丝置入8F鞘。选择侧位工作角度,在8F导引导管支撑下,将6F 115cm颅内支撑导管输送至海绵窦段接近狭窄近端建立稳定通路,大单弯塑形的0.014inch 200cm微导丝顺利通过狭窄段,换成正位工作角度将微导丝安全置于大脑中动脉M2段粗大分支平直段。
2
支架到位及释放:
在颅内支撑导管的支持下,沿微导丝将4.0mm*1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送至狭窄部位,支架到位比较顺利,通过狭窄处支架略有卡顿、微导丝有些回退,支架近端定位在接近正常段管径4mm处,略高于额定压扩张球囊释放支架,球囊缓慢泄张后造影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支架完全张开贴壁,局部无残留狭窄。
3
留置微导丝,撤出支架释放系统,观察10分钟后造影提示血流无异常,遂撤出微导丝。侧位、正位造影减影像和非减影像提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支架内和远端血流通畅,支架顺应血管贴壁良好;由于近端血流改善,后交通动脉充分显影。
药物治疗:
·术后继续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po qd
·阿托伐他汀钙20mg po qd
治疗体会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海绵窦段和岩骨段以及椎动脉入颅段和颅内段重度狭窄的目前血管内治疗方案首选球扩支架成形术,虽然长期随访的再狭窄率比自膨支架低很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发生;针对这些部位的成形治疗,我们转向求助于药涂球扩支架,尽管很多药涂冠脉球扩支架很好用,不过受说明书适应症的限制,我们急需一款神经专用的药涂球扩支架应用于临床。
Bridge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曾应用于椎动脉开口处的狭窄成形,效果理想;首次尝试在颈内动脉入颅段使用该支架,总体感觉整体显影性、顺应性、支撑性表现良好,期待该款支架在颅内动脉狭窄成形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术者简介
于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和急性脑梗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
陕西省百万减残工程委员会副秘书长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者,合作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