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发布 | 3181阅读
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
脊髓脊柱-脊髓脊柱创伤
创伤重症-自定义

国内首例!双外科电极双刺激器脊髓电刺激助力脊髓损伤后高位截瘫患者辅助下站立

张黎

中日友好医院

王琦

中日医院

达人收藏


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损伤节段以下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和肢体疼痛的症状,即使经过长期规律的康复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也无法得到改善,甚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脊髓电刺激疗法通过给予脊髓微弱的电脉冲达到改善脊髓功能的作用,国际上报道脊髓电刺激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张黎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双脉冲发生器、双外科电极、颈腰联合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一位颈髓外伤导致的高位截瘫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为60岁男性,半年前工作时被重物砸伤颈后部导致颈椎骨折、颈髓损伤,伤后出现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双上肢疼痛,在当地医院行后入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后规律康复治疗,但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患者来到张黎主任门诊就诊。门诊专科查体:患者无法站立;上肢肌张力增高,屈肘肌改良Ashworth评分3级,近端肌力1级、肘关节肌力4级、双手肌力1级;下肢肌张力增高,屈膝肌改良Ashworth评分3级,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2级。


患者术前核磁如下。


术前查体


经过仔细评估,张黎教授决定为患者分别行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处的脊髓电刺激手术,并分别选用双排8-8和三排5-6-5排列的外科电极,各自连接一个脉冲发生器,以达到最大程度的覆盖脊髓膨大区域,增加刺激可调节范围和调节的灵活性,进而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腰髓脊髓电刺激电极放置位于T11-T12,颈髓脊髓电刺激电极放置位于C5-C6-C7,在术中X线定位和电生理监测下放置电极。术后CT确认电极位置良好。


术后CT复查如下。


两处电刺激均分别在术后2天后开机,并均开启双刺激部位,良好弥补了患者双侧刺激的感觉差异,触点设置情况如下所示。


腰膨大处电刺激情况:


颈膨大处电刺激情况:


开机后患者下肢肌张力明显下降,屈膝肌改良Ashworth评分2级。力量明显增强,下肢近端肌力升至2级,远端肌力升至3级;可在家人搀扶下床边站立,并自主抬腿。上肢疼痛、紧束不适等症状好转。


术后改善


患者出院回到当地康复机构,我们继续通过远程程控的方式为病人进行刺激参数的调节,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专家点评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现已将脊髓电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卒中后痉挛、意识障碍促醒、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会阴痛、下肢缺血、下肢溃疡慢性创面、二便障碍、下肢复杂区域性疼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等疾病。2023年我们在国内首次开展颈髓脊髓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并首次尝试治疗单纯以非疼痛症状(发凉感)为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获成功。此次为我们在国内首次在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植入双外科电极、双刺激器脊髓电刺激系统治疗高位截瘫患者。该患者开机后达到了预期效果,预计在今后的康复治疗中,脊髓电刺激将助力他取得更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脊髓电刺激这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必将在更多的病种领域得到应用,造福于更多的患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专家介绍


张黎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2010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外专委会副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副主编。在国内率先涉足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领域并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血液透析周围神经病的概念及外科治疗策略;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做出重要贡献;积极开展脊髓电刺激技术(SCS),在国内实施首例上肢痉挛的SCS治疗,并将其适应症扩展至非疼痛症状感觉异常的糖尿病足领域。


王琦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师从功能神经外科著名专家于炎冰教授、张黎教授。

目前主要工作方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外科治疗(周围神经减压术、脊髓电刺激),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介绍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1984年建科,为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科室目前开放病床122张,NICU病床13张,年门诊量达20000人次,年手术量达5000台次。目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特色医学学科、首都特色临床科室,复旦大学全国声誉排行榜第九名,承担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累计获资助超过5000万元。科室目前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务委员单位及功能神外专委会主委单位、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委会主委单位和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组长单位。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博士与硕士培养点、首批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神外方向)培训基地,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同时为《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副主编单位和《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主编单位。

学科带头人于炎冰教授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度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等称号。在于炎冰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进取的发展方针,以精准神经外科为发展方向,以功能神经外科、周围神经外科为主要特色,颅脑肿瘤、脊柱脊髓疾患、脑血管病、神经创伤与重症、神经内镜、人工智能神经外科等各亚专科均衡发展,是国内最大的颅神经外科、周围神经外科和痉挛外科中心。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