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发布 | 213阅读

Lancet: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高蛋白营养,有害无益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高蛋白营养,有害无益

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往往较低,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肌肉萎缩和虚弱,以及入住ICU第一周的其他因素造成的。ICU出院后,生活质量可能会持续受损多年,增加蛋白质供应可以降低肌肉分解代谢和虚弱,有可能改善危重病后的功能结局。然而,证据存在争议,因为观察数据显示了益处和危害。由于缺乏前瞻性数据,高剂量蛋白质是否有益仍存在不确定性,当代指南建议补充蛋白质的剂量差异较大,从每天1.2 g/kg至2.0 g/kg之间。


EFFORT Protein试验发现高蛋白营养对危重患者存活出院时间或60天死亡率没有影响。除了死亡率外,长期身体功能和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也是危重病后的重要结局指标。尽管在以前的一些营养治疗试验研究中,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列为次要结局指标,但重症监护中营养干预的大型临床试验并没有将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结局指标。


基于强有力的证据和共识,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的指南建议肠内喂养而非肠外喂养来提供营养。这些指南建议每天摄入1.3 g/kg的蛋白质,而美国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的指南建议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在1.2 g/kg至2.0 g/kg之间。2024年8月来自荷兰的Marcel C G van de Poll等在Lancet上公布了PRECISe试验结果,比较了肠内标准蛋白质供应(即每天1.3 g/kg)和肠内高蛋白质提供(即每天2.0 g/kg)是否会改善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功能结局。


PRECISe试验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双盲、多中心、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在五家荷兰医院和五家比利时医院进行。纳入标准是在重症监护室(ICU)入院后24小时内开始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预期有创通气持续时间为3天或更长。排除标准为肠内营养禁忌症、垂死状态、BMI低于18 kg/m²、无透析指征的肾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患者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四个随机标签中(one of four randomisation labels),对应两个研究组(即标准或高蛋白组;每组两个标签)。参与者、治疗提供者、研究人员、结局评估员、数据分析师和独立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都对分组不知情。患者接受相同热卡的肠内营养,含有1.3 kcal/mL和0.06 g蛋白质/mL(即标准蛋白质组)或1.3 kcal/mL和0.10 g蛋白质/mL(即高蛋白质组)。研究营养干预仅限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需要肠内喂养的时间段,最长为90天。主要结局是随机分组后30天、90天和180天的EQ-5D-5L健康效用评分,根据基线EQ-5D-5R健康效用评分进行调整。


在2020年11月19日至2023年4月14日期间,935名患者被随机分配。935名患者中有335名(35.8%)是女性,600名(64.2%)是男性。935例中465例(49.7%)被分配到标准蛋白组,470例(50.3%)被分配给高蛋白组。标准蛋白组465名患者中430名(92.5%)和高蛋白组470名患者中419名(89.1%)接受了主要结局评估。


主要结局,即随机分组后180天期间的EQ-5D-5L健康效用评分(在30天、90天和180天评估),分配到高蛋白组的患者低于分配到标准蛋白质组的患者,平均差异为-0.05(95%CI为-0.10至-0.01;p=0.031)。关于安全性结局指标,标准蛋白组在整个随访期间的死亡率为0.38(SE 0.02),高蛋白组为0.42(0.02)(风险比1.14,95%CI 0.92至1.40;p=0.22)。高蛋白组患者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比值比1.76,95%CI 1.06至2.92;p=0.030)。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


最终作者认为,与肠内标准蛋白提供相比,肠内高蛋白供应的重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差,并且在ICU入院后180天内没有改善功能结局。

文献出处

Lancet. 2024 Aug 17;404(10453):659-669. doi: 10.1016/S0140-6736(24)01304-7.

Effect of high versus standard protein provis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eople with critical illness (PRECISe): an investigator-initiated, double-blinded, multicentre,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文章转载自“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发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466内容1159阅读

进圈子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