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张东/王泷教授团队在欧洲神经外科协会(EANS)官方杂志《Acta Neurochirurgica》发表题为“How i do it: individualized bypass strategy with tentative clamping metho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采用TCM技术,发现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获得神经认知功能的改善。
背 景
脑血管重建手术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必备技能,特别适用于治疗症状性大脑皮层缺血型疾病。

方 法

结 论
个体化治疗应始终贯穿缺血性脑血病的治疗策略中。通过采用TCM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获得神经认知功能的改善。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王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留日医学博士后
. 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教育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WFNS全球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 先后师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石祥恩教授(2014-2017)、美国巴洛神经科学研究所Michael Lawton教授(2017-2018),日本札幌桢心会病院Rokuya Tanikawa教授(2018-2019),北京医院张东教授(2023年至今),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工作与研究
. 2019年归国后历任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脑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2023年6月获聘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方向),2023年12月加入北京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
. 主刀手术荣获全国及北京市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比赛奖项。目前担任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Neurology(影响因子:4.003)客座主编及多本SCI专业期刊审稿专家。主编Microneurosurgical Anatomy and Surgical Techniques及Practical Techniques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两部英文著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全部为世界顶级神经外科期刊),累计影响因子超过70分。研究成果先后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全会、北美颅底(NASBS)大会、世界小儿神经外科(ISPN)大会、亚太颅底(AOSBS)大会发言。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奖项4项,曾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交流讲学
. 专业特长:脑血管及脑肿瘤疾病,包括脑梗死、动脉瘤、烟雾病、颈动脉狭窄、脑出血、脑血管畸形以及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垂体瘤等
通讯作者
张东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狭窄),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老年脑肿瘤
.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建立复杂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及烟雾病样本研究库。提出“烟雾病血运重建的STA理念”,在世界烟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名列前茅
.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50篇,累积影响因子208分,JCR Q1文章1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参编神经外科专著10余部,主译2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