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研究和治疗始终是医学界瞩目的焦点。今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宣布成立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此举不仅彰显了医院在整合胶质瘤诊疗与研究优质资源方面的领先地位,更深刻体现了医院致力于在胶质瘤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领域实现新突破的坚定决心。
脑医汇-神外资讯特别邀请了多位西南医院在脑胶质瘤领域的资深专家接受采访,专家们分享了对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的未来展望以及他们对脑胶质瘤研究的深刻见解,欢迎各位同道阅读、分享。
1
专访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
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冯华教授
神外资讯:
冯主任您好,祝贺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顺利成立,您作为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请您为大家分享一下西南医院成立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肿瘤的一半,危害极大。目前世界各国在此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且治疗效果有限,治疗成本高昂。
基于此,西南医院决定成立专注于脑胶质瘤的多学科研究中心,依托于平台雄厚的基础,整合相关科室优质资源,旨在为胶质瘤的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带来新突破。
神外资讯:
西南医院在胶质瘤治疗领域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各学科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及有何独特的优势之处?
西南医院在胶质瘤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无论从研究规模、广度和深度而言,我们的团队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院士领衔的病理科团队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推动了胶质瘤病理研究的发展。
神外资讯:
目前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具备哪些“硬实力”来支持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及科研发展呢?
我们拥有先进的设备,如7T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供应胶质瘤的血管网络,有利于术中从源头上阻断胶质瘤的供血,提高手术效果。此外,3.0T术中核磁设备的应用,通过术中影像学判断,提高了胶质瘤手术的全切除率。我们还采用了TOMO精准放疗技术,显著减少了放射治疗中的误差。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实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在胶质瘤精准诊疗方面的能力。
神外资讯:
请问您对于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有何展望?您期待未来其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又有何评价标准呢?
展望未来,我希望我们的中心能够在胶质瘤的临床、基础研究以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提高诊疗水平,为人类攻克胶质瘤这个难题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心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胶质瘤研究中心。
2
专访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
建设执行主任李飞教授
神外资讯:
李教授,您好。我们中心的名字是“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是否意味着中心的定位是否既聚焦于临床诊疗,也致力于基础研究?
同时,中心还设立了多个研究项目,包括前沿进展性课题,如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探索等,另外还有临床转化研究及探索性较强的项目,如太赫兹技术、影像算法研究等。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我们致力于将这些前沿技术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患者身上,以推动胶质瘤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神外资讯:
在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方面,请问团队是如何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可以分享吗?
神外资讯:
您作为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对于未来中心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及展望呢?
我们还将积极寻求区域和国内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搭建起一个区域化的甚至是全国化的交流和交叉研究的平台,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神外资讯:
面对胶质瘤治疗的挑战,您认为未来的突破方向在哪里?
此外,综合治疗,包括新型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比如,我们近期开展的声动力联合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案就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最终,我们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发方便、依从性好的诊疗模式,还要注重人文关怀。
3
专访西南医院放射科黎海涛教授
神外资讯:
黎教授,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西南医院影像科的学科建设成果,以及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上有哪些特色?
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方面,我们运用特殊磁共振技术如波谱成像(MRS)、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这些先进的影像技术对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对术后复发的监测和患者生存率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神外资讯:
您认为影像科在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尤其是在MDT团队当中,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去扩大及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MDT会诊集合了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脑外科和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这一模式对提升患者诊疗水平和生存期具有显著帮助。
神外资讯:
您对西南医院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的未来有何期待或设想?
4
专访西南医院肿瘤科李建军教授
神外资讯:
李主任您好,作为西南医院脑胶质瘤中心的骨干成员,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西南医院肿瘤科的学科建设成果吗?尤其在神经肿瘤领域,有哪些特点及前沿进展呢?
西南医院肿瘤科包含肿瘤内科和放疗。通过整合肿瘤内科和放疗的资源,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
神外资讯:
目前针对胶质瘤涌现了很多的药物治疗的尝试,包括靶向药物的研发以及老药的新用等,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治疗经验?
新药物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比如,针对IDH1/2突变的一些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就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新型疫苗如DC疫苗也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神外资讯:
在参与到脑胶质瘤医学研究中心之后,您期待未来脑胶质瘤诊疗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或者标准呢?
我们对于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卞院士团队在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的探索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转化为临床应用。
5
专访西南医院病理科林勇医师
神外资讯:
分子病理检测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也使病理科在胶质瘤诊疗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请您谈谈在目前西南医院脑胶质瘤诊疗中,病理诊断在其中的价值和特色?
在胶质瘤的诊疗过程中,病理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诊疗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多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包括HE染色、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来准确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级别,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持。
神外资讯:
随着脑胶质瘤精准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可及,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可以如何提高分子病理检测率?
提高分子病例的检测率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临床医生送检的组织样本质量至关重要。其次,我们的检测流程必须规范、严谨。
此外,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也是提高检测率的关键。我们正在积极引进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分子检测在MDT诊疗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期待通过多学科诊疗手段的进步,帮助脑胶质瘤患者更好的获益,这是我们MDT团队的初衷。

专家简介
冯华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李飞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黎海涛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专委会神经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专委会重庆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疗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医学人工智能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放射学杂志》《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磁共振成像》《局解手术学杂志》《实用放射学》等多部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李建军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勇 主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主治医师,讲师,重庆市病理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从事病理诊断工作10余年,专长于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发表中英文文章5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专著7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