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发布 | 1818阅读

烛火,亦可燎原——珠江四期吴亚军学习心得

吴亚军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达人收藏

2024年8月23日上午,由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办的第四期珠江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及手术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及学业汇报(<<点击阅读相关文章)顺利举行。在过去六个月,通过阅读文献、24节理论授课、各亚专科教授讲座、观摩手术操作,并结合解剖示教以及实践操作等多种学习形式,学员们完成了对显微血管吻合、神经外科入路及大脑解剖、神经内镜下解剖、脊柱内固定、动脉瘤夹闭等技术的培训。以下为第四期解剖班学员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吴亚军的进修学习总结及感悟。




感悟?从何说起?又说些什么?飘过很多画面,闪过很多面孔,事件一个个涌入思绪。半载,即将行至最末,想潇潇洒洒数万字,怎奈也是半天憋不出几句话。自幼不善言辞的我,特别反感写作文,对自己一直的认定也非是那文人墨客,肚子里除了消化液和米田共,却也拿不出兴许墨汁吧。

既然是回顾,那就按时间逻辑,慢慢说起,请看官莫要着急才好……



缘起四十

古语说男人四十一枝花(无从考证哪个仙人说的哈),对我而言,四十却心慌慌,脑子里一片空白。做了14年的神经外科医生,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也算得上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吧。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每次手术过后,总会失眠、焦虑,想立马验证自己是否做的很好,是不是仍有纰漏。也许,大家都有过吧? 
反复思量发现问题出在非科班出身上。神经外科,无疑是外科系统里最难懂,手术最复杂的专科。一直是传帮带,通过上级医师手把手带,通过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短期培训班等诸多方式练就了现有的武功(技术),也在此谢过各位恩师栽培。那这么系统,这么大牌的医疗中心培养了,为啥仍算不得科班?珠江神解第一堂课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临床的解剖是短命的,没有解剖的临床是致命的”。解剖到临床,再反复验证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临床科班,医界大佬都经历过解剖培训过程,无一例外。
对我而言,没有解剖的底子,所以做什么手术,也都是局部思考问题,甚至,刀下能见到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手术匠,能算的上科班?能救死扶伤到几何?即便患者千万,哪个会是下一个不幸者?医患双方都在祈祷吧?

终于2022年被深圳市菁英人才计划选中,有了2024年跟师学习的机会。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报名珠江医院神经解剖班,也从同学那里找到了张祎年教授,也顺利来到了羊城广州学习。三月的广州,雨绵绵,湿漉漉,回南天,心中却无比的喜悦,毕竟浴火重生或淬火锻造,这也是美事啊。就如同这风中摇曳的灯笼,尽情的展现着自己。也许四十岁,我也可以大喊,我要成为真正的神经外科医生了!!!



鸣志

同学自五湖四海来到广州,19人的大团队,全国各地解剖班甚多,却很难找出19个人的大班级了,我这次赚到了,认识了祖国各地神经外科精英,或为了成为精英而奋斗的青年。在这儿就不一一介绍了,很优秀,很优秀的一群人。作为广东本地人(转正才3年哈哈哈),顺利的当上了班长,为大家做好服务是本质,私心所在却是能让大家永远记得我,提起当年珠江神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阳谋哈,阳谋。
第一堂课,张老师带我们认识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大咖,真心说,只认得2、3个。惭愧啊,买过人家的书,没翻过。下了人家的视频,没看过。同学相互介绍,并表述自己来学习的目的、想学习哪种技术。张老师通过很多照片,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八零后、比我大了3岁而已,但张老师已成为国内一等一的专家,佩服的同时,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简历,偷偷的装回了书包。
有师---低调、沉稳、认真、负责、倾囊以授,亦师亦友;
有伴---阳光、向上、努力、胸有抱负、目标一致,共勉;
思索数日,拟出半年班级计划,设立班委会。

班副:张磊

学委:吉文玉、姜星星(这个位置很重要,汇报的时候就不会说班长汇报,咱们有学委呢,毕竟这个班长学习真的不咋地,哈哈哈)

纪委:迟乃新

宣传委员:陈勇涛

生活委员:其他所有同学
既然是团队,既然是淬火重生、凤凰涅槃,那一定要鸣志。我们是珠江解剖班第四期,这里又是广州,有个地方特别适合拉队伍,做思想统一工作——黄埔军校纪念馆。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在导游小姐姐的解说引领下,大家重走了一次黄埔课堂、演武场、食堂、周恩来办公室、蒋介石办公室,还有那个小黑屋(关禁闭)。
出来后,看了黄埔军校的情景剧,震撼。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将军,曾被誉为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马革裹尸,不惜身死,也要为民族而战的英烈。
历史总是很巧合的告诉你,戴安澜将军那一年37岁,也就是我们的年纪。生于华夏,太平盛世,我辈自当倍加勤奋,共创事业高峰,以敬先烈英魂。

黄埔军校门前拍了合影,我们是珠江神解四期,听说黄埔最牛的是一期和四期,我们也憧憬着我们很牛,很牛,很牛——居然词穷到只能说牛。



纸上谈兵--四期沙龙

来学解剖,咋还纸上谈兵了呢?因为大体老师还没有到位,所以3-4月份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张老师提前分享文章、课件,我们进行拜读后,周三讲课。从皮肤切口设计、磨钻使用方法、血管吻合技巧、Dolenc入路、翼点入路、额外侧入路、海绵窦区解剖等等,我自视清高的每次都做第一排,为了录像给大家留存资料。虽然课上假装听得很认真,不时的点头、皱眉、摇头配合张老师,其实内心里慌的很,什么MOB,什么前床突-蝶骨-视柱,什么帕金森三角,什么弓状隆起,什么三叉神经分支,什么岩浅大神经……妈呀,真的好多名词闻所未闻。只知道三叉神经可以导致疼痛,却不知道它还这么多分支,这么复杂。只知道脑膜中动脉可以栓塞DAVF,却不知道这东西还可以定位Glasscok三角。只知道海绵窦,却从未了解,居然还能有这么多三角,来,你来,整那么多三角,哪个干嘛滴?那会儿,真的觉得我从未做过神经外科医生,理论空白多到无地自容

我们层次各有不同,有大型教学医院来的,比如吉大一院王光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付强、吉文玉,昆明医科大学向守卫。也有像我这样,从区级医院来的。怎么办,虚心请教啊,会让这些大咖,让学习委员,给大家讲解。也弄了珠江神解四期沙龙,举办的也是如火如荼,大家在模型上、书上,各种讲解。可能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那会儿真心觉得难,比如视柱、筋膜间入路),都要刨根问底,那会儿觉得大家好像都在同一起跑线(谁知道后来,哎,他们居然是坐着东风火箭,那会儿只是没点火而已。我哭……)。当然,我们也没闲着,抽空也会去解剖室磨磨蛋,缝缝鸡翅膀……



太极十三式

经过每周一次的理论课,大家终于有些收货,也恰好大体老师入场了。
第一件事,也是珠江神解最为重要的事——致谢大体老师,默哀仪式。即将陪伴我们且见证我们成长的“老师”,虽不知姓名、不知过往,在我们心里却无比高尚、纯粹。愿我们学业有成,以报您牺牲大我成全他人之万一。我们必将铭记您的付出,并以更好的姿态出现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的成功,必有您的功劳。

致谢—默哀仪式后,我们在姜星星学委带领下开始从划线、定位等最基础做起,每次他的操作台都会成为讲台,围的水泄不通。

至此,也拉开了学习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太极十三式的序幕。OZ入路、额外侧入路、颞下入路、翼点入路、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极外侧入路(经髁、部分经髁)、膜帆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经鼻蝶入路、经翼突入路、经胼胝体入路、经额底前纵裂入路、经眶入路、颈前入路等等。都是经常听到,却从未细想过的入路。尤其翼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经常用,却支支吾吾说不出关键点。通过学习及解剖,终于搞懂弄通,正所谓“看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知道的越多,看到的就越多”。也明白了,解剖,不是图片那么简单,立体感只能从大体老师获得,比如三叉神经到底离你有多远,海绵窦到底分几层,星点到底有没有用等等。通过半年学习,已初入正途,后路仍需坚持走下去,学下去,看下去。

就如同第一次分离面神经一样,之前一直觉得面神经分离有什么难,等到上手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找到面神经的时候,才发现,图谱并不靠谱。解剖也需要耐心,加持一些小技巧,才能成功。好在,我还是用两天时间,把它分出来了。



九阳神功

通过3个多月的解剖,反复雕琢,大家在太极十三式上突飞猛进。我们很骄傲的可以说,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显微神经外科到微创神经外科,显微镜、神经内镜都运用自如。

后一个月,学什么,还能学什么?招式学好,要开始学习内功了,之前我觉得入路这些挺难,但看着大家水平同一个维度,略有安心。但,到了后面大脑解剖、深部结构,却一头雾水,优秀的同学们将我拍在了沙滩上。怎么办?那就沙龙以外,来个解剖演示,优势技术辅导演示,的确好声如潮。同学们也毫无保留的进行了演示,教学。每天下午3点准时开始,不畏风大雨大,只凭一股热情。大家演示过程中,时不时进行讨论。尤其前面几位,将我们整体水平拉到了另一个高度。亦师亦友,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华山论剑

武侠的世界从不缺乏“武林霸主,谁与争锋”的霸道出场,我们当然做不到,小白怎可树敌于江湖。我们去学习,求知,望能偷学一二。半年内,也游学于天南地北达3次,不但走出去,还引进来。

4月·天津环湖医院,拜见佟小光院长,张祎年老师曾师从佟院长,相当于我们的祖师爷了。有幸参加旁听以解剖为主导,颅底显微手术技术&内镜技术同台演绎,共同治疗,拓展了思路,也通透了理解,原来从内到外它们是这么联系的。佟院长也毫无保留的阐述了神经外科技术、解剖、学科带领的观点,他一直在坚持解剖+神经外科技术的工作,准确讲是坚守。现在,很少有专家愿意做这种有益他人,却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喝喝茶飞飞刀不好么,天天要讲课、解剖、福尔马林。但总要有那么一批人:佟小光、张祎年、余良、赵英杰、李茗初等等专家在做,我们何等有幸,我想我们也会去模仿着做,努力去做。在会议上,也见到了神外国际大咖,印度孟买医学研究中心Atul Goel教授,哲学大咖,讲课风趣幽默,讲了Goel固定的基础理论和硬脑膜在神经外科的重要性,深受启发,医学的治疗应该遵循最基本原则——整体治疗,尊重生理结构功能,恢复原貌才是正解。日本大阪城市大学Takeo Goto教授,讲授了颅底手术解剖以及案例,惊艳了我,手术计划、术中操作、手术效果,日本的神经外科同仁,真的是精益求精,也拜读过Fukushima和白马名的著作,一脉相承,且渐进性创新。Goto介绍它们三代人的经历,每一代一个新技术去解决同一类问题,图片、资料的完整性,真的需要认真学习。天津会议最大收获,遇见大咖,一脉相承,国际接轨,学习大咖。

4月·珠江医院,在我们的解剖实验室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指导,张老师和汤文龙教授分别演示乙状窦后、远外侧、乙状窦前入路相关解剖,收获很直观,之前惧怕的远外侧以及乙状窦前,茅塞顿开,会后大家做起来就简单多了。

6月·湛江,参加了粤港澳神经外科第四届高峰论坛,高手如云,也有其他解剖班学员展示成果,很优秀。张老师、王光明同学,会上与各位粤港澳地区同仁学术讲述以及讨论。



结语

转瞬即逝的时间,慢慢遗忘的记忆,总是那么令人惋惜。半年时间,我们经历了蜕变,从解剖的小白,到能在会议上听懂大咖在讲什么的“高高手”(多少不自量力,年轻人么,怎么也得傲娇点,对吧)。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学习方法,神经外科正统的学习方法,“解剖筑基,技术先行,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张祎年教授使我们知道了,努力重要,更重要的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背道而驰。

就用同学们最爱说的几句话总结下吧:

“学到了,又学到了”,

“居然能听懂了”,

刚开始做 “我这个标本解剖变异”,继续做“原来这个结构在这儿”,

“书上说的对,没骗我”,

“这些大佬真牛”,

“哎呀,做的真漂亮,牛”,

“……”
祝珠江神解越发壮大,普惠中国神经外科同仁,造福全国饱受病痛的神外病人。
祝同学们前程似锦,德入佛之境,技至仙之能。开疆扩土,我们江湖见!!!
常联系,以作温情至亲,千里之遥翘首相盼;

莫断情,以作抵背兄弟,万里征程砥砺前行。


2024年8月



识别二维码,查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外科中心主页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