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过游戏启动时的警告提示吗?
警告信息提醒,有极少数人会因电子游戏中出现的闪光或图形出现癫痫症状,甚至连不具有癫痫史的人也可能在玩电子游戏时出现类似癫痫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眼睛疼痛、视觉异常、偏头痛、痉挛或意识障碍(如昏迷)等。
另外你可能在热搜上看到过类似“半夜突然怪叫、抽搐,14岁男孩熬夜玩手机诱发癫痫”“20岁女生长期熬夜玩手机诱发癫痫”等词条,那么游戏真的会引发癫痫吗?
神经细胞是靠电信号来完成对身体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电动”的。正常人大脑中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处于平衡状态,而某些原因会导致大脑里的兴奋性神经元过度激活异常放电,而抑制性神经元却无法执行抑制调控作用。
这种异常放电通常会突然发作也会突然中止,此时这种异常“漏电”就会通过神经刺激身体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如大脑运动区放电会导致肢体抽搐、感觉区放电会导致感觉麻木,其他还有头晕头痛、口吐白沫、失去意识等癫痫症状。癫痫反复发作会消耗大脑能量,造成脑损伤,甚至会引起记忆力丧失、智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造成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将癫痫的病因分为六大类:遗传性、结构性、代谢性、免疫性、感染性及病因不明。不同年龄段,癫痫的常见病因不同,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目前认为约30%的癫痫患者由明确的后天获得性因素导致,如围产期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卒中、脑外伤、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脑炎、脱髓鞘疾病等)和肿瘤等,约70%的癫痫患者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
各种造成癫痫的病因就像埋藏在大脑中的定时炸弹,当遇到某些特定的诱发因素时,平常看起来完全正常的人就会突然“抽”过去。比如熬夜打游戏,这会让大脑处于长时间兴奋状态,增加了异常放电的可能,在身体本来就有癫痫病灶的前提下这些刺激才会诱发癫痫。
光敏性癫痫是一种因视觉受到刺激而诱发的癫痫,这里的光不仅是强弱问题,更多的是光的频率问题,人们在接触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时,肉眼是无法察觉到屏幕带给眼睛的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的,但这种刺激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导致光敏性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而游戏的癫痫警告主要针对的就是光敏性癫痫,这种癫痫患者会因为屏幕上强烈的闪光引起神经细胞异常放电。
1997年,东京电视台播出的《精灵宝可梦》采用了红蓝帧高速交替(1/12秒一次)闪现来展示“电脑战士3D龙(多边兽)”的爆炸闪光,这导致600多位儿童因头晕、暂时失明、抽搐昏迷等症状送医。“3D龙事件”一度让宝可梦动画停播,任天堂股价大跌,并让“光敏性癫痫”的提示加入了有闪光效果的游戏和电影中。
除此之外,树叶间歇穿过的阳光、铁路栅栏透出的强光、湖面上的粼粼波光、夜间变幻的霓虹灯……这些也都可能成为诱发一些人群癫痫的原因。
存在癫痫风险的人群应限制连续游戏时间,每30至60分钟适当休息,以减轻视觉和大脑的疲劳,降低发作风险。
选择色彩温和、节奏较慢的游戏,避免那些色彩对比强烈、节奏快速的游戏,减少视觉刺激。
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维持大脑的稳定状态,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健康游戏TIPS
1.保持适当观看距离
观看屏幕时,保持至少臂长的距离,以减少光线对眼睛的直接影响,保护视力。
2.调整屏幕亮度
根据室内光线调整屏幕亮度,避免过亮或过暗造成视觉不适,减少对眼睛的压力。
3.使用护眼模式
利用电子设备的护眼模式或蓝光过滤器,减少屏幕对眼睛的损害,保护视力。
4.环境照明适宜
在玩游戏时,室内照明应保持柔和,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视觉舒适度。
5.紧急情况准备
了解并掌握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电子游戏是现代生活中的流行娱乐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乐趣。不过对于癫痫风险人群,在享受游戏的同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电脑报、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癫痫相关问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