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01
患者情况
基本病史:患者男性,15岁,主诉:高处坠落跌伤头部伴昏痛6小时于2024年3月23日入院,伤后7小时手术。
专科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额部及眼睑肿胀明显,呼唤后睁眼,能准确回答问题,有遵嘱动作,GCS评分:14分。
颅脑CT:左侧额叶脑出血,额部中线右侧移位约1.1cm,出血量约64ml,破入左侧侧脑室。额骨、蝶骨、鼻骨、筛骨、左侧上颌骨及左眼眶壁粉碎性骨折,全组鼻窦积血。
诊断:1. 左侧额叶创伤性脑内血肿。2. 左侧额部创伤性硬膜外血肿。3. 额叶多发脑挫裂伤。4.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5. 额骨、蝶骨、鼻骨、筛骨、上颌骨、眶骨粉碎性骨折。
术式:左侧眉弓锁孔入路全程可视化神经内镜手术技术辅助下急诊左侧额叶创伤性脑内血肿清除术。
术前CT

可视化穿刺设备


我科室神经内镜手术设备:相对比较简单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视频可视化血肿定位穿刺中 (1)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视频可视化血肿定位穿刺中 (2)
术中情况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视频(术中血肿清除情况)
术后情况





术后1周复查结果

术后3周复查结果
该病例特点:
术前:
1. 患者为儿童,神经内镜辅助下清除血肿的可行性。
2. 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切口到血肿距离、切口大小及美观度等因素,尽可能避免大范围开颅及过度牵拉脑组织。
3. 内镜可提供良好的工作距离及照明,手术视野清晰。
4. 可视化技术神经内镜“一次性”直达血肿“靶点”。
结果:该患者顺利康复,效果满意。
思考:部分急诊颅脑损伤脑内血肿可探索应用可视化技术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
病例2
02
患者情况

术前(伤后2小时)CT影像

术后6小时CT影像


术后18小时CT影像

术后2周CT影像

术后3周CT影像
神经内镜在颅脑损伤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个人体会及探讨
创伤性额叶脑内血肿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经眉眶上锁孔入路)
1. 小骨窗:骨窗大小一般是2.5-3.5cm2。
2. 单侧、双侧血肿均可应用。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切口入路画线:眉毛的外2/3的位置(避免损伤眶上神经)
枕叶、顶叶创伤性脑内血肿
1. 入路“路径短、安全”为原则。
2. 骨窗较额叶血肿适当大一点,一般为4.0-5.0cm2(如病例2骨窗所示)。
病人选择及手术时机
1. 以额叶、枕叶、顶叶出血占位效应为主,非重度广泛脑挫伤水肿的病人。
2. 手术时机:外伤-伤后3-5天(迟发性出血稳定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波教授:《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额叶出血及外伤初步体会》中指出)。
3. 个体化:我们2例病例均为伤后3-8小时急诊手术,提示部分病例需个体化选择手术时间。
总结及探讨
1. 优点:开颅操作简单、解剖结构熟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视角好、路径短、副损伤少、止血容易。
2. 内镜可以提供更广的视角,可以弥补小骨窗视野受限的缺点。
3. 清醒的额叶、枕叶、顶叶脑挫裂伤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无统一标准,但要参考血肿+水肿的占位效应来决定手术时机。
4. 术前需与家属充分沟通,有术后水肿加重需再行去骨瓣减压的可能。
5. 眉弓入路清除额叶血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视角好、路径短、副损伤少,较其他常规入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荐开展。
6. 目前我们手术病例虽少,但部分急诊颅脑损伤脑内血肿可探索应用经神经内镜辅助下开颅血肿清除术。
7. 可视化技术神经内镜辅助下能一次性达血肿腔并建立工作通道,清除血肿优势更明显,值得探索和学习。
专家简介
刘永书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民医院神经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擅长神经内镜、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胸外科疾病
. 云南省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 云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脊柱脊髓学组成员
. 云南省医院协会神经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曲靖市医学会神经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 云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 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云南省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 云南省卒中学会神经重症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