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发布 | 1099阅读
脊髓脊柱-脊髓脊柱肿瘤
小儿-儿童肿瘤

【浙二神外周刊】第470期:儿童复杂脊髓圆锥脂肪瘤伴脊髓拴系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五)

王开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徐锦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张建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浙二神外周刊”每周病例回顾,提出最优化的临床治疗分析和随访指导意见。专业讨论意见仅代表浙二神经外科团队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同道斧正!每期讨论病例资料及整理均为“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二神经外科”授权官方合作新媒体《神外资讯》发布,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提示

“浙二神外周刊”不定期接收外院投稿,审核后发表。欢迎各专业同道联系我们,分享精彩病例、研究热点或前沿资讯。投稿请联系:shishi74@163.com


前言


小儿神经外科泛指18岁以下需外科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亚专科。主要疾病范围包括:儿童脑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等)、儿童脑血管病(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等)、发育畸形(脊髓拴系综合征、狭颅症、Chiari畸形、蛛网膜囊肿等)、颅脑外伤、脑瘫运动障碍、脑积水、难治性癫痫等。浙大二院小儿神经外科由徐锦芳主任负责,每年手术患者约500例。浙大二院有完善的儿科、儿童麻醉、儿童护理等团队,有神经外科各个亚专科做支撑,多学科协作治疗从婴幼儿到各个年龄段的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很多是鞍区、松果体区、脑干等复杂疑难脑肿瘤,以及复杂脊髓疾病、烟雾病、难治性癫痫等。从466期开始系列报道该专业组的相关病例,与同道共享,并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小儿神经外科诊治水平的共同提高。


病史简介


患者,女,8岁,因“反复漏尿6年余,发现骶尾部肿物1月”入院。


患儿6年余前停用尿垫后出现漏尿,多为尿急、大笑时或者腹部发力时出现,白天夜间均有,夜间有尿床,伴有便秘,约2天解1次,大便干结,3年余前出现尿急,伴小便异味,偶有腹痛,无尿频尿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等,至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诊断“尿路感染”,予头孢呋辛酯片口服抗感染,治疗后稍好转,后仍有反复多次尿路感染,家属予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20余天前当地医院查CT尿路造影“宫腔内见造影剂影,膀胱-子宫漏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骶骨局部骨质缺损,骶管脂肪瘤考虑”,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骶尾部肿物”收住入院。病来,神清,精神可,胃纳睡眠可,二便见上述,体重生理性增长。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中,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可,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会阴部呈女性外观,尿道阴道开口位置正常,肛门位置正常,骶尾部稍肿大。


辅助检查:骶尾椎CT平扫及磁共振增强扫描:骶2-4水平椎管内良性占位,大小约60mm×36.3mm×27.1mm,脂肪瘤考虑,合并脊髓拴系综合症。骶骨隐裂(图1)。


图1. 术前CT及MR显示骶2-4水平椎管内良性占位,脂肪瘤考虑,合并脊髓拴系综合症。骶骨隐裂。


诊疗经过

入院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行脊髓圆锥脂肪瘤切除术+终丝及神经根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定位S1-S4椎间隙,常规消毒铺巾后沿中线做一长约8cm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肌肉组织,小心剥离两侧椎旁肌肉,暴露S5棘突,及近端L5棘突,见骶管局部骨质缺如,缺损面积约2*3cm,脂肪组织下即可见瘤体,包膜存在,从缺如骨窗突出,形态不规则,L5/S1可见正常硬脊膜边界,切开硬脊膜及蛛网膜并悬吊后,显微镜下见肿瘤上极位于S1水平,起源于脊髓髓内,色黄质地中等,与神经根广泛粘连紧密,仔细分离后,分块游离瘤体,减容后见终丝变性,且与肿瘤粘连紧密,予仔细离断;充分松解附着的神经根,最后镜下次全切肿瘤,仔细缝合软脊膜,因硬脊膜局部缺损严重,予人工脑膜充分修补、重建创面,逐层缝合肌肉及皮肤。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一根,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复查CT及MR,脊髓圆锥脂肪瘤次全切除(图2)。


图2. 术后复查CT及MR。

病理报告


术后病理报告:(骶管肿物)脂肪组织瘤样增生(图3)。


图3. 术后病理显示:(骶管肿物)脂肪组织瘤样增生。

出院时情况:患儿四肢活动可,背部切口无疼痛,敷料干洁,大小便可自解,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等。查体:神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中,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可,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背部敷料包扎妥,无渗出。


讨论


复杂脊髓脂肪瘤(spinal cord lipoma)是指侵犯脊髓及神经根的脂肪瘤,不含未累及脊髓或神经根的末端型(包括终丝型)脂肪瘤,属于危害较大的难治性神经管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因发育不全导致脊柱裂,而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在此处分化、填充,成为贯通椎管内外的脂肪瘤,背侧的硬脊膜被脂肪瘤侵蚀,两侧硬脊膜继而生长到脊髓上[1]。因此,脊髓圆锥及马尾固定于椎管的裂孔处,随着脊柱的生长,圆锥上移被限制,脊髓及马尾神经受到硬脊膜可脂肪瘤牵拉、压迫,引起脊髓缺血及各种功能障碍[2],如大小便异常,下肢畸形、感觉减退等,即为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脂肪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除有横向的占位压迫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脊髓拴系、纵向的牵拉作用。手术的目的除了要解除其占位效应,还要松解拴系并防止复发[3]


脊髓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MR表现,MR检查为确诊的首选检查及金标准,根据MR表现可明确病理分型及术前评估手术方式。Pang根据病理特点将脊髓脂肪瘤分为背侧型、过渡型、混杂型及末端型,前三种称为复杂脊髓脂肪瘤[4]。Pang提出的关于脂肪瘤分型及手术技术的相关理论,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脊髓脂肪瘤的治疗水平。然而,临床上仍有一些诊治难题未被认识和解决,如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相对粗略、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再拴系及远期疗效差的原因仍不明确等。修波等对上述分型中的背侧型和混杂型细分了亚型,提出临床实用分型[5]。除了术前MRI表现外,有时尚需根据术中所见对分型结果进行修正。例如,术前考虑为过渡型脊髓脂肪瘤,若术中发现脂肪瘤包裹神经根,则应修正为混杂型,并可能需要调整手术策略。


修波等[5]认为,现代神经外科和麻醉技术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手术时间可不局限于出生后6~12个月。许多脊髓脂肪瘤患儿出生时并无症状,出生几个月后出现了脊髓损害的表现如膀胱直肠症状,或出现脊髓空洞。对于无症状性脂肪瘤,越早做手术越好,延误手术可增加出现症状的风险,而一旦出现症状,常常是不可逆的。修波等建议,若无症状,可在患儿生后3个月或更早行手术治疗;症状性脂肪瘤患者(包括MRI显示有进展性脊髓空洞者)不论年龄大小,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沿“白板”即脂肪瘤-脊髓交界面尽量全切脂肪瘤,松解脊髓和马尾,重建神经基板和硬膜扩大成形[6]。在保证不损伤脊髓神经根的情况下,争取全切脂肪瘤,对于术中解剖结构复杂难辨者,达到次全切或大部切除即可[7]。对于复发、高风险性脊髓脂肪瘤还可以选择脊柱缩短术治疗,有报道称术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术后疗效。


本例报道属于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病变嵌入脊髓圆锥,延及马尾神经,组织粘连重,分离非常困难,即使在显微技术下分离也难以保证不误伤马尾神经,完全切除手术代价高,有统计显示,完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可达95%[8]。该病例次全切除并松解终丝及神经根,解除肿瘤压迫的同时减轻脊髓牵拉张力。


有学者[9]对患者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表明疼痛症状缓解最为明显,其次为感觉功能,恢复较为困难的是膀胱及直肠功能,足部畸形需要配合其他矫形治疗才能恢复。本病例术后解大便功能有改善,有时仍有漏尿。患者出院时间短,后续疗效仍需跟踪随访。


综上所述,复杂脊髓脂肪瘤临床治疗困难,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在保证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的情况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防止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损害。正确分型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指导手术并粗略评估患者的预后。术后应持续随访,注意复发。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查看

1. Pang D, Thompson DNP.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Spinal Cord Lipomas: Still Navigating the Labyrinth? Adv Tech Stand Neurosurg. 2023;47:145-214.

2. Cools MJ, Al-Holou WN, Stetler WR Jr, et al. Filum terminale lipomas: imaging prevalence, natural history, and conus position. J Neurosurg Pediatr, 2014, 13(5):559-567. 

3. Morota N, Sakamoto H. Surgery for spina bifida occulta: spinal lipoma and tethered spinal cord. Childs Nerv Syst. 2023 Oct;39(10):2847-2864.

4. Pang 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Spinal Cord Lipomas: A New Perspective. 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20, 63(3):279-313. 

5. 修波,李萃萃,萧凯,等. 复杂脊髓脂肪瘤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11):1103-1108.

6. Fekete G, Bognár L, Novák L. Surgical treatment of tethered cord syndrome-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urgeries with and without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Childs Nerv Syst, 2019, 35(6):979-984.

7. Casado-Ruiz J, Ros B, Iglesias S, Ros A, Arráez MA. Spinal cord lipomas: lessons learned in the era of total resection. Childs Nerv Syst. 2024 Apr;40(4):1121-1128.

8. Ikeda N, Odate S, Shikata J, et al. Surgical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for intradural lipoma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J Clin Neurosci,

2019(60):107-111.

9. Saha R, Chatterjee S. Outcome in 32 cases of tethered cord in adults-is intervention justified? Childs Nerv Syst, 2021, 37(1):195-202.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神经外科王开开主治医师整理,神经外科徐锦芳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浙大二院神外官方账号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