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NO 2024:INDIGO研究最新结果
研究目的:
INDIGO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在患有IDH1或IDH2突变的残留或复发性2级少突或星形胶质瘤且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比较Vorasidenib与安慰剂的疗效。[2]
研究结果:
● Vorasidenib组中位PFS为27.7个月(95%CI:17.0-未达到),安慰剂组中位PFS为11.1个月(95%CI:11.0-13.7),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61%,HR=0.39(95%CI:0.27-0.56,单侧P=0.000000067)。
● Vorasidenib组的中位TTNI未达到,安慰剂组TTNI为17.8个月(95%CI:15.0-未达到),HR=0.26(95%CI:0.15-0.43,单侧P=0.000000019)。
此次ASNO会议更新的研究结果[3]:
● 与安慰剂组肿瘤生长速率(13.9%,95%CI:11.1~16.8)相比,Vorasidenib组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下降(-2.5%,95%CI:-4.7~-0.2),P<0.001。
● Vorasidenib组治疗前TGR为13.2%(95%CI:10.3~16.3),治疗后TGR为-3.3%(95%CI:-5.2~-1.2);安慰剂组治疗前TGR为18.3%(95%CI:15.0~21.7),治疗后TGR为12.2%(95%CI:9.5~14.9)。
● Vorasidenib治疗不影响患者HRQoL(FACT-Br评估)。
● Vorasidenib的安全性:药物耐受性良好,与安慰剂相比,接受Vorasidenib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9.6%vs 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2%vs 0)和癫痫发作(4.2%vs 2.5%)。
神外资讯:吴教授您好,INDIGO研究的最新结果已于ASNO 2024上公布,您能否为我们概述一下这次的主要发现?这些新结果与INDIGO研究的初步发现相比有哪些显著的差异或进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吴劲松教授:
原来我们也尝试对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进行化疗,但是化疗也存在问题。现在有基础研究已经证明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如果采用替莫唑胺化疗,可能会诱发超突变,进而导致一些低级别胶质瘤迅速恶性进展,发展为高级别胶质瘤(即脑癌),使得整个疾病进程发生一个质的恶化。尽管该情况发生的比例很低,文献报道大概在10%左右,也有专家认为在30%左右,但我们现在还没有技术手段来筛选出该部分患者,即可能化疗有害的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对于这种情况,原来临床一线医生面临很大的困扰,如果以后IDH抑制剂可以成为一线治疗手段,我觉得这些临床困扰就迎刃而解了。IDH抑制剂在国际上的临床试验不下10种,但现在真正通过III期的、设盲的、对照的、证明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很少。第一个药物就是Vorasidenib,这个药物与其他传统IDH抑制剂最大的不同有两点。首先是它可以同时靶向IDH 1与IDH 2两个靶点,这几乎覆盖了所有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其次它的血脑屏障通过率非常高,这超过了既往一些药物(例如艾伏尼布)的通过率,使得治疗中枢肿瘤的药物浓度和有效性大大增加了。从临床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些是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今后临床指南的更新。
近期《SCIENCE》上发表的《Mutant IDH1 inhibition induces dsDNA(双链DNA) sensing to activate tumor immunity》[4]一文证明了双链DNA传感器 cGAS在mIDH1肝脏和脑肿瘤中被启动子DNA高甲基化沉默,相反,mIDH1抑制导致DNA低甲基化和cGAS的转录激活,从而刺激有效的抗肿痛T细胞反应。
研究结果:
● TET2激活:mIDH1抑制导致TET2的激活。TET2的激活有助于DNA去甲基化,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 CGAS和STING的表达:TET2的激活促进了CGAS和STING的表达和去甲基化。CGAS和STING在细胞内的抗病毒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 转座元件(TEs)的去甲基化和激活:mIDH1抑制导致TEs(包括ERVs,即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去甲基化,从而激活这些元件的转录。这些TEs包含了可以编码逆转录酶(RT)的开放阅读框(ORFS);
● dsDNA的产生:TEs中的逆转录酶通过逆转录过程产生dsDNA。这些dsDNA分子在细胞质中积累,并被CGAS识别;
● CGAS-STING途径的激活:CGAS识别dsDNA后,激活STING,进而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3)的磷酸化;
● I型干扰素(IFN)信号的产生:IRF3的激活导致I型干扰素(如IFNβ1)的产生;
● CD8+T细胞的招募:I型干扰素和其他免疫信号分子(如CXCL10)的产生促进了CD8+T细胞的招募和浸润到肿瘤组织中,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 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变:mIDH1抑制通过上述机制改变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将原本对免疫系统“冷”的肿瘤转变为“热”肿瘤,增强了肿瘤对免疫疗法的响应性。
神外资讯:这篇文章揭露了IDH 1抑制剂诱导dsDNA感应从而激活肿瘤免疫。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重点?您如何看待IDH抑制剂与其他疗法(如免疫疗法或化疗)联合使用的潜力?
吴劲松教授:
我们知道低级别胶质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一般来说,影像学全切除手术可以达到99%以上的肿瘤细胞减负荷,甚至于99.99以上。至于剩下的残余肿瘤细胞,如果身体细胞免疫机制正常,其实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免疫抑制效应。如果免疫微环境被破坏,肿瘤的免疫源性不强或T细胞招募有困难,这类肿瘤就会失去免疫系统的监控,造成肿瘤进展,甚至爆发性进展。这个基础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对临床产生的一些新提示,特别对一些临床药物试验设计的提示。既然IDH抑制剂可以将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从“冷”变“热”,未来IDH抑制剂的临床设计可能会与一些免疫疗法相结合。例如它可以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结合,临床已有很多药物纳入了癌症治疗的适应症,所以可以超说明书地使用这些药物。它也有可能与一些T细胞免疫疗法(例如CAR-T)相结合,也可能与一些癌症疫苗(比如DC疫苗或肽疫苗等)的临床试验相结合。总之,我相信在未来的临床药物试验设计当中会出现更多Vorasidenib与免疫治疗相组合的新疗法。
神外资讯:您如何评价目前IDH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它们在未来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您觉得目前它的临床效果如何?安全性如何呢?
Vorasidenib在中国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即将开始,具体信息参考链接:
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登记号CTR20242581
1. 许智闻, 李育平 & 张恒柱.(2018).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现状与新型靶向治疗方案的运用进展.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61),195-196.
专家简介
吴劲松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科研)
.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
.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专业组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脑胶质瘤学组组长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神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样本整合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 ASNO科学委员会主席
. 上海市政协委员(科技界别)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