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BASIS(Balloon AngioplaSty with the dIstal protection of Stent retriever)技术——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正是基于加奇生物的Syphonet®取栓支架的独特设计特点而衍生的新技术,于病变远端释放加奇生物 Syphonet®取栓支架,利用其抓捕篮作远端保护伞,降低血栓逃逸风险。球囊通过支架导丝输送,球扩后中间导管可行抽吸及回收支架,减少了器械交换操作及手术时间。即使万一发生血栓逃逸栓塞,也能即刻行支架取栓或抽吸取栓。
本期「沛嘉加奇·嘉介谈」邀请珠海市人民医院程光森主任医师、赵佳鑫副主任医师、刘定杰医师,分享应用:BASIS技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支架内再闭塞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9岁。
主诉:因突发行走不稳,头晕伴恶心呕吐4小时入院。
既往史:左侧椎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术后,未规律服用药物。
入院查体:双侧肌力正常,闭目难立征阳性,左侧肢体共济失调,余查体正常等。
02 术前影像信息


DSA示左侧椎动脉闭塞。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术前影像提示左侧椎动脉见残根征,提示左侧椎动脉支架闭塞,考虑后循环梗死风险高,选择远端保护装置下行“椎动脉支架闭塞开通成形术”。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加奇生物 Syphonet®取栓支架 4×30mm
V18 导丝
药物涂层冠状动脉球囊 3.5×2mm
03 治疗过程
导丝通过闭塞段。
沿微导管将4×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导丝头端置于左侧椎动脉V2段,抓捕篮位于V1末端,回撤微导管,释放Syphonet®取栓支架。
导入V18 导丝,沿4×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输送导丝将药涂球囊扩张导管送达闭塞病变部位,在8atm下进行球囊扩张,狭窄较前改善。


沿4×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输送导丝将4.5×16mm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送至闭塞病变部位,在6atm下支架完全展开,狭窄明显改善。
支架植入后造影提示Syphonet®取栓支架内血栓捕获。
利用取栓支架的锚定作用,上高5F 125cm 单弯导管回收Syphonet®取栓支架,检查可见支架体部抓捕到一枚陈旧性暗红色栓子。


04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定期随访情况
病例总结
//
该例患者由于擅自停药导致支架内堵塞,引发椎动脉闭塞性脑梗塞,临床中病历不少见。对于大多老人患者,服用药物的遵嘱性较差,支架再闭塞率高;对于目前支架内再闭塞的手术难点有两方面:
1、能否顺利通过支架闭塞段到达血管真腔;
2、闭塞开通中,容易产生血栓逃逸。尤其针对后循环闭塞开通,缺失一位“保护伞”的角色,后循环的血栓逃逸往往比前循环致死率更高。
目前应用BASIS技术,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作为远端保护伞,大大降低血栓逃逸的风险。
手术指导
程光森
珠海市人民医院
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名医。
国家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神经介入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常务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脑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神介资讯编委。
从事神经介入20余年,擅长各类急慢性脑梗塞的微创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各种脑出血的介入治疗,血流导向装置全球导师,共进行各类神经介入诊疗5000余例,先后于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神经介入中心学习交流,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术者信息
赵佳鑫
珠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7年曾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科研工作,2011年于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学习,2015年赴美国Oakland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访问留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目,主持省部级、市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并曾作为Sub-I参与国内多中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及神经介入技术,擅长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
刘定杰
珠海市人民医院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