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男性51岁。
主诉:自诉洗澡过程中感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自行驾车赴当地县医院诊治,行头颅CT检查提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颞叶脑内血肿,量约30毫升,继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急转入我院。

病例回顾
术前影像
术前头颅CT


入科后患者意识呈嗜睡状,格拉斯哥评分11分;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024-05/11急诊造影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有一约你10mm*12mm囊状动脉瘤,表面凹凸不平,基地宽,累计中动脉上下干起始部。
说明
1、动脉瘤特点:位于大脑中动脉,囊性,宽基地,累计中动脉上下干分支起始部;M1远端痉挛/纤细;
2、合并右侧颞叶脑内血肿,量约30ml;
3、患者格拉斯哥评分11分;
4、开颅手术难点,术中塑性困难,清除脑内血肿后,可能导致内囊纤维损伤致对侧肢体偏瘫,甚至需要去除骨板减压术;
5、家属坚决要求行介入手术;
急诊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术程顺利。
2024-05-16日动态复查患者颅内血肿未见明显增加,患者意识状态无明显加重;进一步行动脉瘤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术。
手术耗材
支架:4mm*39mmETP2、14*35mm、13*37mm、10*30mm、9*30mm、8*30mm、4*10mm、弹簧圈栓塞
术后患者因体型肥胖,肺功能差,以及合并脑内血肿,长时间不能脱机,肢体活动差,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
超声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
成功完成,滤器位置


术后给与积极脱水/解痉/补液及支持治疗。动态复查头颅CT,术后CT。
术后第一天
术后查房
2024.05.07 CT
2024.05.27 CT
2024.06.21 CT
病情稳定后积极康复锻炼
三月后患者活动自如,成功取出滤器!





可定义为动脉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膨出/扩张而形成的薄壁球状物。
最常见于动脉分叉,尤其是大脑动脉环(囊状或浆果状动脉瘤,它们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导致神经损伤:压迫神经组织 破裂和出血。

1、流行率:2%人群(7.8%上海)
2、动脉瘤破裂:
年破裂率约为6/10万人群,其中超过30%的患者在破裂发生的24个月内死亡,另有25-30%未治疗的病人在4周内死亡。
3、女性的危险性高于男性
4、颅内动脉瘤—疾病表现是导致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通常无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压力效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随血管痉挛再次出血。

SAH:
头颅CT为首选诊断技术;
腰穿是很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目前已不常用;
DSA是诊断“金标准”;
首先检查高度怀疑的血管,以防病情变化。
体检:
建议45岁以上或有颅内动脉瘤家族史行头颅CTA或MRA检查。

唐宗椿 主任医师
宝鸡高新医院副院长,脑科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
• 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 宝鸡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陕西省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创伤分会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抗癌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陕西省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联盟专家团成员
王保江 副主任医师
宝鸡高新医院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
•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三陆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2年,为神经外科骨干成员,现任科室血管组组长
• 擅长脑外伤、脑出血及重症患者的诊治、手术及抢救工作,对于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抢救及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00余例,独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500余例
• 200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2012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
• 现任陕西省保健协会脑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神经介入委员会会员,宝鸡市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曾在专业领域期刊发表论文五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