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发布 | 1024阅读
神经介入-AIS

【神介讲堂】卒中无小事--大动脉血栓非典型症状机械取栓一例

巨清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刘强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邵义燕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立秋


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1. 非典型脑卒中症状通常表现为短暂性、非典型的、反反复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等。


2. LVO(颅内大血管闭塞)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与闭塞部位、闭塞程度、侧支循环建立、血压、血糖等因素形成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部分LVO患者出现相对较低的NIHSS评分或非典型的临床症状。对这部分就诊时症状轻的或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实施IVT(静脉溶栓治疗)或EVT(血管内治疗)能否获益存在争议。


Beginning of Autumn


患者:男,46岁。主诉: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乏力3小时。


简要病史:患者06月27日早晨约8:00左右骑单车过程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跌坐在地,路人发现后呼叫120,约08:53来院,急查颅脑CT未见出血,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6分(意识水平提问1分,右上肢运动1分,右下肢运动1分,共济失调1分,构音2分)。排除溶栓禁忌症后,行IVT(静脉溶栓治疗),溶栓之后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2分(共济1分,右下肢1分),完善头颅MR提示左侧桥脑梗死(超早期),CTA显示各大血管均显影。约12:18左右患者再次出现意识模糊,对答不切题,右侧肢体肌力下降至4级,静脉溶栓之后近1个多小时内反反复复出现:好转-加重-又好转-再加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否认“冠心病”、“脑梗塞”、“肾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查体:嗜睡状,呼唤可睁眼,言语略慢对答切题,肢体可遵嘱活动,双眼无明显凝视,呼吸18次/分,心率78次/分,血压145/88mmHg,血氧95%,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巴氏征阳性,GCS评分10分(E3V1M6)。


溶栓同时完善多模影像头颈部cta:基底动脉显影较淡,余大动脉均显影未见明显闭塞(病人躁动CTA质量欠佳)。


溶栓同时完善多模影像急查头颅MR提示DWI/FLAIR 不完全匹配,左侧桥脑急性脑梗死。


急诊DSA见基底动脉长条状高密度影,右侧P2以远血流中断,考虑血栓。


DSA箭头所指基底动脉长条形血栓附着基底动脉血管壁,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中断,以远动脉未见显影。


 左侧椎动脉3D旋转造影见基底动脉中上段充盈缺损,可见高密度影附着血管壁。


进一步行右侧前循环造影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3D旋转造影见右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余未见明显异常。



采用普高LS-90-M长鞘同轴5f多功能造影导管在0.035泥鳅导丝引导下将普高长鞘超选到左侧椎动脉V1段。


Synchro-14 200cm微导丝同轴Rebar-18微导管将6f远端通路导管超选到基底动脉血栓近端,充分接触血栓ADAPT技术进行抽吸。


中间管内抽出长条血栓,造影提示基底动脉血栓完全清除,P1段以远正向血流恢复。


血栓长约2.2cm。进一步造影右侧椎动脉,见右侧椎动脉全程通畅无狭窄。



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无出血。


术后第二天复查CT无新发梗死,无出血。


术后查体:神清,言语流利,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0分,检查完全合作,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Beginning of Autumn


1.卒中无小事,尤其对于低NIHSS评分的或非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行多模影像和术前评估尤其重要: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血管情况(狭窄率、位置、长度、形态、成角、斑块性质、钙化分级、血流分级、路径、远端导丝着陆区、病变与分支关系、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等),脑侧支循环情况等都要尽量精确判断。


2.与高NIHSS评分的患者相比,对低NIHSS评分的或者非典型临床症状的LVO(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行EVT(血管内治疗)需要更精细的风险-效益分析,因为后者潜在的临床益处较小,但两者的介入风险相似。 


3.本例患者基底动脉血栓未完全堵塞血管故而未引起大动脉闭塞的典型临床症状,血栓附着在血管内壁左侧影响了穿支动脉,与MR检查左侧桥脑梗死相吻合,基底动脉取栓首选ADAPT技术,但要注意术中避免血栓逃逸。


4.2019年欧洲卒中组织(ESO)联合欧洲神经微创治疗学会(ESMINT)对急诊取栓的推荐:

a.致残性轻型卒中(如失语、瘫痪),机械取栓是合理的;

b.静脉溶栓后,病情仍进一步加重,考虑机械取栓是合理的;

c.非致残性轻型卒中,部分专家意见支持机械取栓 ‍。

d.非致残性轻型卒中,部分专家意见不支持机械取栓 ‍。


大部分专家(11位中的9位)认为,对于存在致残性神经功能缺陷或溶栓后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患者应该进行EVT;对于非致残性卒中患者,他们没有达成共识 [1]


在2021年发表在AJNR的一项研究对取栓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当患者的症状对其职业存在影响时,医生对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比例从41%上升到了57%。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这样的趋势 [2]


【文献来源:

1.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2019;11:535-538.

2. McDonough R, Cimflova P, Kashani N, et al. Patient-Relevant Deficits Dictate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Decision-Making in Patients with Low NIHSS Scores with Medium-Vessel Occlusion Stroke. :5.

以上部分内容转摘自2023-07-01《卒中视界》郑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刘一强教授专栏,特致谢!】



Beginning of Autumn


巨清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中国急诊医学神经急诊分会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药学会脑出血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委员;

广州市医院协会卒中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番禺区脑卒中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番禺区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二十余年,常规开展神经系统肿瘤显微手术、神经介入手术、神经内镜等手术;熟练掌握神经介入、神经显微镜、神经内镜等技术。参与编写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救治新技术与临床应用暨“定向软通道”微创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新技术》。


刘强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2007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医学学士,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2018年到新疆医科大学神经血管外科进修学习半年,2021年9月到山东聊城脑科医院学习3个月;

擅长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瘤,血管畸形,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治疗,擅长急性脑梗塞的桥接和机械取栓治疗。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发表医学论文数篇。

邵义燕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中风、卒中后遗症、面瘫、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偏头痛、头晕等。



·

Beginning of Autumn





凉风至;白露生;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立秋·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立秋·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立秋·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