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4日发布 | 818阅读

【每周科普】亲人出现脑出血,你如何办?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达人收藏



01

故事概述与启发

电视热播剧《天道》是根据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一部中国大陆电视剧,故事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感情线为主,同时探索商业智慧和人生哲理。《天道》的热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豆瓣上获得了9.2分的高分评价。


天道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的父亲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医院。面对医生询问是否继续救治时,丁元英问出了令人震惊的问题:“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这一话语引发了家人和观众的深刻思考。丁元英并非不想救治父亲,而是出于对父亲病情和治疗后果的了解。医生评估,即使救治成功,父亲也可能成为植物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尊严。丁元英认为,让父亲在病床上痛苦地挣扎,是对父亲最大的伤害。因此,他提出了停止治疗的想法,甚至愿意主动拔掉氧气管。


这一决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他的行为是不孝。然而,丁元英坚持认为,真正的孝道是关心和理解父亲的真实意愿和感受,而不是为了维护外在的名声而让父亲承受无尽的痛苦。这一故事引发了关于生死、孝道以及个人尊严的深刻思考,启示我们在面对亲人生死时,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予他们最大的尊严和关怀。


这种冲突,对当事人其实是痛苦的,选择也是艰难的,我们能避免吗?脑出血在发生前能被阻止吗?如何避免?



02

脑出血的危害有多大?

脑出血(IC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这种情况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占脑卒中病例的20%至30%。脑出血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60-80例,致死率高达30%-40%。脑出血通常比脑梗死更致命,急性期死亡率更高。脑出血后,短期内的病死率可高达50%,而在6个月后,只有约30%的患者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大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残疾,如肢体麻木、无力、面部歪斜,言语不利、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最痛苦的是植物生存,"植物人"状态,脑部严重受损,患者失去了意识和对环境的认知能力,但仍然保持一些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心跳、呼吸和睡眠-觉醒周期。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和自发性出血等。脑出血的早期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偏瘫和失语等。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瞳孔变化、呼吸障碍和血压升高等危急情况。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手术清除血肿和康复治疗。脑出血的治疗需要迅速、专业的医疗干预。出血量大、位置深的出血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脑出血后的康复过程漫长且艰难,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和长期护理。


脑出血在发生前能被阻止、预防吗?


答案是肯定的,90%的卒中可以预防。其实对脑出血更重要的是预防,控制高血压、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03

《天道》留给普通人的启示:卒中的预防重于治疗

1、早期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盐少油,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注意高血压的防治。同时有可能,可以行脑部体检,筛查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脑动静脉畸形。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2、早期治疗


识别症状:掌握脑出血的早期症状,如突然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及时就医。

迅速就医:一旦出现脑出血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规范治疗:脑出血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总之,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注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就医,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保护我们的大脑和生命。



通过《天道》中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脑出血的严重性,更深刻反思了在面对亲人生死时,如何在尊重其意愿和保护其尊严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健康预防,学会识别脑出血的早期症状,并迅速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出血带来的危害。





科普结束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4969内容121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