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外资讯:徐教授,您在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手术。能否分享一下这些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的优势以及您在手术技术上的创新点?
徐武教授:
02
神外资讯:徐教授,您在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请问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治疗原理是什么?它如何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长期效果如何?
徐武教授:
03
神外资讯:徐教授,您上文提到的“一石二鸟”策略,能够同时改善震颤和肌张力障碍,可以分享一些病例吗?
徐武教授:
04
神外资讯:脊髓电刺激促醒术在治疗植物人方面是一项前沿技术,您能简要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治疗过程以及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成功率吗?
徐武教授:
05
神外资讯:您提到贵院在使用脊髓电刺激技术后,植物人苏醒概率可望达到约2/3,这么高的成功率的秘诀是什么?
徐武教授:
06
神外资讯:请您具体谈一谈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优势,以及它在未来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
徐武教授:
07
神外资讯:您曾在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台北荣民总医院、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等地学习交流,这些交流经历对您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和启发?
徐武教授:
在临床工作中,频繁的对外交流与学习至关重要,旨在汲取各方之长,优化自身实践。我曾有幸访问多家医院,深刻体会到大型医疗中心在重视临床工作的同时,尤为关注科研与基础工作的融合,特别是医工结合的紧密程度。
以台北荣民总医院为例,其在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令人印象深刻。针对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该医院实施了外周神经刺激疗法,并成功在面部植入特制电极,此电极设计精巧,配备铆钉装置,能精准置入半月神经节并稳固不移,手术效率与效果均获显著提升。此医工结合的典范,展现了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在手术中萌生创新的火花,设想若有特定设备、技术或改进方案,将极大促进工作成效。然而,受限于专业领域的聚焦,我们可能对技术层面的计算机知识了解不足,难以独自实现这些构想。医工结合的紧密合作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将我们的创意传达给技术工程师,共同探索实现路径,进而推动医学进步。
在瑞士的学习经历中,我注意到其手术过程与国内的显著差异。相较于国内大型医疗中心通常能在两小时内完成的血管减压手术,瑞士医生可能从早上八点持续至下午两点多。这并非效率低下,而是源于他们对手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比如在切皮前,他们便借助神经导航技术,精准规划切口位置、深度及与周边解剖结构的距离,如乳突、外耳道及枕外隆突等,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这一过程虽耗时,却体现了对手术质量的高度负责和精湛技艺的展现。
在手术实践中,他们展现出高度的科学严谨性。特别是在识别神经时,不仅依赖视觉辨认,还通过神经监测技术确认波形,确保准确无误,尽管此法耗时较长,却彰显了科研精神与精确依据的重要性。
此外,他们尤为注重神经保护,如在面肌痉挛手术中持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现了手术的精细程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虽可能牺牲部分时间,但确保了手术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进行手术前会进行基础科研与影像模拟,如构建模型、三维重建等,以优化手术方案,如精确计算血管移位距离与角度。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因病人数量多、精力有限,难以全面开展此类科研工作。
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其认真客观的科研态度与严谨细致的手术精神,鼓励医生参与国际交流,以提升个人与团队的医疗水平与科研能力。
专家介绍
徐武 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健科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健科会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学组委员、南京市疼痛学会微创学组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对象
专长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梅杰综合征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脊髓电刺激促醒治疗和疼痛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活检术和脑出血的穿刺引流术
曾先后在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台北荣民总医院、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学习。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实用新技术专利5项,主持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3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