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发布 | 257阅读
脊髓脊柱-自定义

脊髓中有个“洞”,元凶竟然是颈椎寰枢关节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

杨帆

宝鸡

达人收藏

脊髓中有个 
实录中找真相
65岁的张先生
10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
两年加重伴双上肢无力
日常活动受影响
收住神经外科积极治疗
张先生有“脊髓空洞症”病史4年,住院后主管医生杨帆给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构音障碍,饮水呛咳,言语含糊。四肢麻木,双上肢为著,双手精细动作差,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征不能配合,行走困难,左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
全文图片可点击看大图


查体

入院检查

影像学放射颈椎过伸过屈位提示:寰枢关节无明显移位,颈2-3椎体阻滞椎。


放射检查


CT检查提示:颅底凹陷症,寰枕融合,颈2-3椎体阻,两侧枢外侧关节前后对应关系欠佳,寰枢关节脱位,颈椎退行性改变。


CT检查

术前颈动脉CTA检查明确枢椎无椎动脉高跨。


颈动脉CTA

颈椎磁共振检查示:Chiar(小脑扁桃体下疝)并颈1-3水平髓脊髓中央管扩张;寰枢关节欠规则,寰齿间距增宽。


颈椎磁共振


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案
杨帆医生:张先生的病因就是寰枢关节脱位继发性椎管狭窄,小脑受压,脑干受压脑脊液循环受阻至脊髓空洞。脊髓脊柱专业组经过术前检查评估:颅底凹陷、寰枕畸形、寰枢关节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诊断明确。经科室讨论后给张先生行颈后路寰枕畸形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手术中遇到的难点:术中枢椎置钉,旋棒复位寰枢关节撑开固定。
以颈1椎体后弓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长约7cm,暴露颈2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将枕骨板按枕骨外形进行塑性,分别拧入3枚螺钉固定,术中“C臂”机透视见内固定位置良好,量棒,将链接杆进行塑性,对颈2椎体撑开复位,再次透视见寰枢关节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枕骨大孔骨性减压,于枕骨大孔至颈2椎板间密植骨融合(应用自体骨+人工骨),放置硬膜外引流管1根,手术顺利。


手术记录

术后情况:张先生四肢麻木、双下肢麻木明显好转,言语清晰,饮水无呛咳、双手精细动作较前明显好转。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平衡感较前明显改善,现已好转出院。


术后影像学检查
颈椎三维重建提示:齿突较术前下移,寰齿间距变小,枢椎齿突与寰椎贴合紧密,寰椎与枢椎水平椎管增宽,颈椎曲度较前好转,枕颈固定良好。


术后三维重建


术后三维重建


颈椎磁共振检查示:寰枢椎固定术后颈椎管增宽,脊髓受压减轻。


术后核磁检查


达到治疗预期效果

治疗前核磁检查

治疗后核磁检查


CT

治疗前


CT

治疗后














脊髓脊柱专业组
杨帆医生


脊髓(主要是灰质)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是连接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通道,脊髓会通过神经纤维把大脑指令传递给全身各个组织,也会把全身组织的感觉反馈给大脑。


当脊髓内产生充满液体的异常空洞时,发生感觉导常或感觉分离、肢体无力、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这样的病变被称为脊髓空洞症。通过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可以明确空部位、形态、范围、长度和脑脊液循环情况。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要从导致空洞出现的原因着手。单纯脊髓空洞无症状时只需定期复查,观察脊髓空洞有无增大,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大部分有脊髓空洞症状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症状,需手术治疗,无症状者可以定期复查。脊髓空洞合并颈椎的寰枢关节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需寰枢关节复位+寰枕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脊髓内肿瘤导致的空洞,需切除髓内肿瘤。外伤或者炎症造成的空洞,如果空洞没有继续发展,无症状,可不做处理。


总之,找到病因后尽快进行治疗。因为到一定时间后,由于空洞向周围压迫,若导致脊髓已经完全萎缩了,那么这时候即使解决了脊髓空洞问题,患者的症状也缓解不了。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