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性别:男,60岁。
主诉: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
现病史: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无晨僵、疼痛,无触电感,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行头颅、颈椎MRI示:1、右侧顶叶亚急性晚期腔隙性脑梗塞;2、右侧大脑后动脉、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局限性狭窄。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钙片”。
入院查体:
神志清,精神差,高级智能查体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充分,面部感觉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耸肩对称有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踝阵挛-,感觉查体无异常,双下肢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
初步诊断
1、颈内动脉狭窄;
2、高血压;
3、脑梗塞。
影像信息
术前MRI-MRA


术前DSA









手术过程

术前OCT影像信息
支架植入前OCT回拉影像-以血栓为主的狭窄病变




治疗过程
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右侧股动脉入路,穿刺置入8F动脉鞘,泥鳅导丝配合8F 90 输送导管,右侧经总动脉末段,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颈外动脉向颅内代偿,颈内动脉逆行显影至破裂孔段。
在路图下,0.014inch 200cm Synchro2 微导丝配合SL-10微导管,小心超选越过颈内动脉闭塞段,微导管造影确认在血管真腔,交换300cm 璞慧pig微导丝,先后沿微导丝引入1.5*20mm Sprinter球囊工作角度下,定位准确后,以标准压快速扩张球囊满意后迅速释放压力。
再次沿微导丝引入2.0*15mm 白驹球囊,以标准压快速扩张球囊满意后迅速释放压力,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较前明显改善。
撤出球囊,微导丝引入保护伞,小心超选通过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处,将保护伞释放于右侧颈内动脉C1平直段,沿保护伞导丝送入40*30mm 白驹球囊,以标准压快速扩张球囊满意后迅速释放压力,残余狭窄约为40%。
沿保护伞导丝引入Wallstent 7*40mm 支架,准确定位后小心释放支架,残余狭窄约为40%,以标准压快速扩张球囊满意后迅速释放压力,残余狭窄约为20%。
术毕外撤系统,穿刺处给予缝合器缝合加压包扎,安返病房,术中静脉给予肝素3000U全身肝素化。
病理送检情况:无
术后OCT影像信息
支架对远端附壁血栓的覆盖




术后DSA结果



术后心得

1
病人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开通后,术前通过OCT观察了狭窄处病变情况,确认了血管闭塞是由血栓(白血栓为主)引起的狭窄病变,针对病变性质,选择采用了闭环支架,更好地防止血栓脱落。
2
支架植入后,通过对术后的观察,确认支架后的管腔得到改善,精确评估支架内斑块的情况,从而减少了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通过OCT对病变斑块性质的判断,能够更加精确地选择合适的治疗器械,指导手术更安全的进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更好的预后。

术者介绍


李强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三病区。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访问学者。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介入委员会急诊缺血学组委员。
获河南科技医学科普叁等奖1项,参与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在核心期刊及中华期刊发表数10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
擅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及非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对急诊取栓、溶栓、颅外颈及椎动脉动脉狭窄、颅内脑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林枫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神经外科硕士。
2022年至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三病区任职。
在核心期刊及中华期刊发表4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