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发布 | 618阅读

【风向标】揭秘胶质母细胞瘤与大脑之间的深层连接及其创新应用

脑医汇-神外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尽管癌症治疗已实现显著突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预后状况仍不容乐观。随着癌症神经科学领域的兴起,肿瘤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胶质母细胞瘤与大脑之间的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关乎肿瘤的定位、扩散及复发,还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


2024年7月,该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Neurology》(IF46.5/Q1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胶质母细胞瘤与大脑连接:范式转换的必要性”(doi: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4)00160-1)的综述性研究,为理解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扩散模式提供了全新视角,并为优化现有治疗方案、探索创新疗法开辟了道路。


图片1.png


图片2.png


具体而言,大脑连接组包括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


. 首先,结构连接的评估对于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医生能够在术前精准识别出穿过或环绕肿瘤的重要白质纤维束,从而在术中尽可能地保护这些区域,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结构连接组的变化有望成为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长期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此外,结构连接组的变化也被认为与肿瘤的扩散路径有关。基于此,研究者开发了白质束密度指数,能够测量大脑每个病变位置的纤维束数量,用于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 功能连接,则可能是连接胶质母细胞瘤增殖所引发的微观层面(胶质瘤-神经元耦合)与宏观层面(大规模网络)改变的一个敏感指标。鉴于神经元活动是癌细胞增殖和生长的促进因素,因此能连接的评估可作为预测癌细胞增殖、生长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随着对胶质瘤与大脑连接组研究的深入,治疗策略正逐步发生转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综合管理方式,整合手术、放疗、药物治疗以及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以干预肿瘤和大脑之间的病理性连接。其中,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电刺激(tDCS),可能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信号传递,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数字基础设施项目EBRAINS通过共享和分析大型数据集,助力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胶质瘤的复杂性,并推动开发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策略。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教授Hugues Duffau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神经病学教授Massimo Filippi在题为“迈向神经肿瘤学的连接组学视角”的述评中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神经元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功能整合,并建议从探索突触生成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入手,深入挖掘其在功能性连接的肿瘤区域中参与不同神经元-胶质瘤相互作用的机制;此外,两人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治疗策略构想:利用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如非侵入性经颅磁刺激,来调整神经回路内部和跨神经回路的重构模式(例如,从肿瘤周围区域到对侧半球);这一新颖的元可塑性理念将开发出控制胶质瘤生长的同时保留患者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