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已成为腰椎固定手术的金标准,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甚至拔出导致内固定失败。
2009年,Santoni等人提出了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技术,通过增加螺钉与椎体皮质骨的接触面积,提高螺钉抗拔出强度。但是CBT螺钉长度较短,主要固定脊柱后柱,不能有效分散椎体载荷,导致抗扭转运动能力差。
作者尝试设计新的皮质骨钉道轨迹,实现CBT螺钉的三柱固定,旨在为骨质疏松患者三柱CBT螺钉钉道的植入提供新的理论参数和思路。
1.选取3种长度合适的CBT,用Mimics软件模拟螺钉置入,分为指向上终板后1/4区域(原CBT[CBT-O])、指向中部(新型CBT[CBT-A])和指向前1/4区域(新型CBT[CBT-B])。



影响三柱CBT螺钉规划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椎弓根宽度。
从CBT-O型、CBT-A型到CBT-B型,螺钉的LA、CA、MSD随轨迹长度增加而减小。
三种轨迹螺钉的HU值均显著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轨迹。
改良的 3 柱 CBT 螺钉固定(包括 CBT-A 和 CBT-B)是可行的,尤其是在下腰椎,在原有的CBT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入钉点并减少外倾角和头倾角后可以实现3 柱 CBT 螺钉固定置入。
参考文献
Wang JQ, Zhang RJ, Zhou LP, et al. Design and radi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3-column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in the lumbar spine. J Neurosurg Spine. Published online May 24, 2024.
PMID:38788239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