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发布 | 515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创伤重症-自定义

陈红兵教授:小脑梗死,小脑扁桃体疝,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引流术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病 例 分 享

小脑梗死,小脑扁桃体疝,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引流术


病例信息

患者:男,63岁

发病时间:2024-5-15

症状:眩晕

既往史:糖尿病


病例影像

急诊CT

c8650910c2386150195c0cb904346903.png

73728383796034ac4957058ef4469555.png

CT平扫:右侧小脑下部可疑低密度影。

经止晕等对症处置后,仍有头晕,间有头痛。


2024-5-16 MRI

T2WI

a12a32affc324b0aa4a27e08f50c3595.png


FLAIR

1a5ba8b8d26f896802fe894ff07263ae.png

59da028db5e88667e31f8beaab945329.png

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区大范围梗死,压迫四脑室,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T2WI

d03a8f74ca917ba3453321b52d60453b.png


FLAIR

118b176319952fec6e46750c236c9a21.png


T2WI

e56d8799517110ffdff03b9be26975b6.png


T1WI

33e1596e6619e6868a74304c24d67c9f.png

右侧小脑扁桃体梗死灶水肿明显,压迫延髓,并轻度疝入枕骨大孔。

告病重,监测生命体征,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

患者病情逐渐加重,2024-5-17早晨被发现意识障碍(昏迷),急查多模式CT。


e77dca92c9147ae2a180d60401e30e0c.png

bbd46a2a8eac2a90b1b61ed6ea508ab7.png

acad2a6afe54be1700e99f726aa97474.png

右侧小脑梗死水肿较前加重,幕上脑积水程度也加重。右侧椎动脉闭塞。

而后患者血氧下降,急诊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


2024-5-18

05b6334e56c9e2ad92955a181b4c15d6.png

e32bbcb4106ade2d0afa3c900390c9fa.png

后颅凹去骨瓣减压术后改变,幕上脑积水仍然明显。

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


6d89b3109fc18a5d23717b258c588b6f.png

右侧侧脑室置管引流术后改变,脑积水较前改善。


2024-5-31

499ee5d4b2732d92944692e3b6a3b3b7.png

已拔除侧脑室引流管,脑积水已基本解除。右侧小脑梗死灶已无水肿占位效应。

出院时:恢复良好,神志清晰,四肢肌力5级。


知识点
1

要警惕小脑后下动脉区大范围梗死,此类梗死可能短时间内引发严重后果,即小脑扁桃体疝,而威胁生命;故需及时诊断识别,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如本病例所示。









2

在本病例,急诊影像评估结果清晰显示了典型的小脑后下动脉区大范围梗死表现:右侧小脑后下部和扁桃体部大范围梗死,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幕上梗阻性脑积水;(MRI)严重水肿的小脑扁桃体梗死灶压迫延髓,并疝入枕骨大孔。










3

对病情严重的小脑后下动脉大面积梗死,如果快速出现意识障碍或(和)呼吸异常(延髓受压),及时进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是合理的,包括去骨瓣减压术或(和)侧脑室引流术。













术者简介
陈红兵.jpeg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内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影像。完成近千例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熟练掌握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择期和急诊手术,在复杂高危脑动脉缺血病变和脑静脉窦狭窄/闭塞介入治疗领域有一定造诣,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闭塞介入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较早将管壁高分辨MRI和多模式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诊治,极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对药物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前已应用于数千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内领先。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