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孙金兴,王济潍
通讯作者:马翔宇,李卫国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
REF: Sun J, Wang J, Jia J, et al. Fully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 Case Series Review: 2-Dimensional Operative Video.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24;26(4):433-441. doi:10.1227/ons.0000000000000998
PMID: 37976445
背景和目的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式。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具有挑战性,在并发症和复发方面常不尽如人意。内镜可全面观察神经血管冲突,并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然而,使用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的回顾性研究很少。本文旨在说明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至2022年期间接受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的26例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数据。总结了椎基底动脉相关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根据对术中操作、术后症状缓解和并发症的分析,估计了完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术中,26名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均发现责任血管、其中椎动脉占18例(69.23%),基底动脉占10例(38.46%)。除了椎-基底动脉外,其他责任血管包括小脑上动脉(12例)、小脑前下动脉(9例)、小脑后下动脉(1例)和静脉(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三叉神经痛即刻完全消失。在12-45个月的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复发或小脑肿胀、颅内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有效且安全。
表1总结了2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26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4例。手术时的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1岁。从出现症状到手术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3.2年(范围为3个月至20年)。15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范围1-30年)。4例患者同时伴有同侧面肌痉挛(范围为6个月至20年)。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三叉神经位于岩静脉和前庭蜗神经的后方。椎基底动脉往往又粗又长,使得本就狭窄的手术空间更加拥挤。其次,在本研究的26例患者中,我们发现同侧的岩静脉异常粗大,因此在手术中识别和暴露三叉神经以及识别责任血管相当困难。此外,在分离责任血管时,在插入特氟隆垫片的过程中很容易损伤到岩静脉。
与显微镜相比,神经内镜在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方面的优势如下:神经内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手术视野、更充足的照明、近距离的观察和灵活的视角调整,从而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神经周围和血管周围的结构,而减少对小脑皮质的过度牵引。神经内镜可通过岩静脉和前庭蜗神经之间的间隙,在狭窄空间内充分探查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即使血管阻挡了视野,我们也可以利用内窥镜的灵活性和良好的照明,通过狭窄的血管间隙分离出椎动脉和三叉神经(图4B和4C)。理论上,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允许更少的骨暴露和更小的硬膜开口。在我们中心,确实发现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切口和骨窗大小与传统微血管减压术相当,甚至更小。
然而,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对外科医生有更高的要求。从事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的外科医生应该有熟练的内窥镜技术和基本的微操作技术。内窥镜的另一个缺点是在近距离观察的同时占据了一定的手术空间,而且镜头本身的热释放可能对脑组织造成潜在的损伤。此外,与显微镜相比,内镜镜头后有一个盲区,因此必须保证内窥镜和显微外科器械能同时进出,避免损伤岩静脉和前庭蜗神经。
表2汇总了自从1987年以来的所有>10例的有关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的文献。可见,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00%)的疼痛缓解率不低于传统显微镜下(80%-100%)。在我们的病例中,除了1例患者面部麻木外,其他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如面瘫或听力损失。我们有限的结果,高无痛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支持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对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是有效的。这也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显微镜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相当。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确定使用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的优先级。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重申了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实现搏动性压迫的缓解,以确保良好的临床结果,支持了完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是可靠和安全的观点。
通讯作者简介
马翔宇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常委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神经调控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医学英语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工程”资助人才
擅长领域: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
李卫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工作方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等)、癫痫的外科神经调控治疗、内镜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
主要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青委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调控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癫痫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疾病学组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