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发布 | 1486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纵横神介】OneStop 病例专栏|应用天巡系列导管直入抽清方式慢闭开通病例集锦

霍晓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白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伟

鞍山市中心医院

党利华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葛成才

涿州市中医医院

达人收藏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中天医疗品牌专区



本期器材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产品详情


①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

② 中天天巡®Pro血栓抽吸导管




病例一概述

患者,男,58岁。

主诉

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流利20余天”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

查体

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自如,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外院MRI(2024-5-29)提示左侧额叶及顶叶急性脑梗死。


外院CTA(2024-6-5)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手术方案

术前诊断

左侧颈动脉闭塞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脑梗死恢复期

术前讨论

1.患者左侧颈动脉闭塞,口服药物仍有症状发作,拟行脑血管造影及左侧颈动脉闭塞开通。


2.术前造影再次闭塞段的长短,判断闭塞点,进一步评估侧支代偿情况。


3.相关风险: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及术后过度灌注脑出血风险等




手术材料

5F VER造影导管

泥鳅导丝

5F 125cm MPA1导管

6F 90cm 导管鞘

6F 115cm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

2m微导丝、Transend™ 300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2mm*15mm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3mm*20mm 颅内药物洗脱支架

Spider FX 5.0mm保护伞




手术过程

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右侧股动脉局麻后穿刺,置入8F股动脉鞘,髂动脉造影良好。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至颅内段全程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经前交通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经眼动脉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



泥鳅导丝、125cm MPA1导管及6F 90cm导管鞘同轴,超选左侧颈总动脉,将长鞘置于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近段,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C1段闭塞,存在“火焰征”,考虑近期闭塞,泥鳅导丝与125cm MPA1导管配合下通过闭塞段。


应用6F 115cm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于左侧颈内动脉C1-C4反复抽吸,可抽出大量暗红色陈旧血栓,抽至无血栓后再次造影见左侧颈动脉C1段重度狭窄,狭窄约70%,海绵窦段以远显影不清。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m微导丝携带Echelon-10微导管超选通过眼动脉段闭塞处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 更换Transend™ 300微导丝,撤出Echelon-10微导管。

手推冒烟见血管再通,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沿Transend™ 300微导丝交换2.0mm*15mm球囊扩张导管分段、分次命名压扩张左侧颈内动脉。



球囊穿梭技术将远端通路导管跨过狭窄段,特洛伊技术释放3.0mm*20mm颅内药物洗脱支架至狭窄部位,造影定位,命名压扩张,成功释放支架,手推造影见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约20%。



路图下,经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将Spider FX 5.0mm保护伞顺利送入,透视下保护伞置于颈内动脉C2段,透视下观察保护伞张开、贴壁良好,撤出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

沿保护伞导丝将2.0mm*15mm球囊扩张导管导入到C1段狭窄处,造影确认球囊位置,命名压扩张球囊后撤出,回收保护伞,保护伞内肉眼未见栓塞物。

正侧位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血流无受限。

术后结果

术后患者查体无异常,术后第二天出院。




病例二概述

患者,男,65岁。

主诉

因“突发左上肢无力1个半月”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

查体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自如,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外院MRI(2024-4-30)提示右侧基底节及额叶急性脑梗死。


外院CTA(2024-6-11)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手术方案

术前诊断

右侧颈动脉闭塞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脑梗死恢复期

术前讨论

1.患者右侧颈动脉闭塞,口服药物仍有症状发作,拟行脑血管造影及左侧颈动脉闭塞开通。


2.术前造影再次闭塞段的长短,判断闭塞点,进一步评估侧支代偿情况。


3.相关风险: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及术后过度灌注脑出血风险等。




手术材料

5F VER造影导管

泥鳅导丝

5F 125cm MPA1导管

6F 90cm 导管鞘

6F 115cm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

2m微导丝、Transend™ 300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2mm*15mm、3mm*15mm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3mm*20mm颅内药物洗脱支架

4mm*15mm Resolute integrity RX支架

EDPA-060-190保护伞




手术过程

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右侧股动脉局麻后穿刺,置入8F股动脉鞘,髂动脉造影良好。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至颅内段全程闭塞,右侧颈外动脉经眼动脉向右侧颈内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前交通未开放,椎动脉通过后交通向右侧颈动脉供血区代偿。



泥鳅导丝、125cm MPA1导管及6F 90cm导管鞘同轴,超选右侧颈总动脉,将长鞘置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近段,泥鳅导丝与125cm MPA1导管配合下通过闭塞段,泥鳅导丝导引下将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通过闭塞段。

应用6F 115cm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于右侧颈内动脉C1-C4反复抽吸,可抽出大量暗红色陈旧血栓,抽至无血栓后再次造影见右侧颈动脉C1段重度狭窄,狭窄约70%,局部夹层样改变,海绵窦段以远显影不清。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m微导丝携带Echelon-10微导管超选通过眼动脉段闭塞处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更换Transend™ 300微导丝,撤出Echelon-10微导管。

沿Transend™ 300微导丝交换2.0mm*15mm球囊扩张导管分段、分次命名压扩张右侧颈内动脉,扩张后再次造影见海绵窦段仍重度狭窄,更换3.0mm*15mm球囊扩张导管分段、分次命名压扩张右侧颈内动脉,扩张后手推冒烟见海绵窦段狭窄改善,血管再通。



沿Transend™ 300微导丝交换3.0mm*20mm颅内药物洗脱支架和4.0mm*15mm Resolute integrity RX支架至狭窄部位,造影定位,命名压扩张,成功释放两枚支架,手推造影见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约20%。



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将EDPA-060-190保护伞顺利送入,保护伞置于颈内动脉C2段,透视下观察保护伞张开、贴壁良好。沿保护伞导丝交换7mm*50mm支架至狭窄处,手推造影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撤出支架输送系统,造影见C1段狭窄明显改善,夹层消失,回收保护伞,保护伞内肉眼未见栓塞物。

术后正侧位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血流无受限。术中共用肝素3000U,血管封合器成功闭合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结果

术后患者查体无异常,术后第二天出院。



病例三概述

患者,男,47岁。

主诉

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流利约3个月”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

查体

神志清楚,言语不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可动,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外院CTA(2024-2-29)提示左侧颈总动脉闭塞。


外院开通失败(2024-3-1)。




手术方案

术前诊断

左侧颈总动脉闭塞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脑梗死恢复期

术前讨论

1.患者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口服药物仍有症状发作,拟行脑血管造影及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开通。


2.术前造影再次闭塞段的长短,判断闭塞点,进一步评估侧支代偿情况。


3.相关风险: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及术后过度灌注脑出血风险等。




手术材料

5F VER造影导管

泥鳅导丝

5F 125cm MPA1导管

8F MPA1导管

5F 115cm中天天巡®Pro血栓抽吸导管

Spider FX 6.0mm保护伞

4mm*30mm、6mm*30mm弓上球囊扩张导管

9mm*50mm支架

2m微导丝

3mm*20mm球囊扩张导管




手术过程

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右侧股动脉局麻后穿刺,置入8F股动脉鞘,髂动脉造影良好。造影提示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闭塞;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及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可通过前交通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向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代偿;左侧椎动脉造影提示椎基底动脉显影可通过后交通动脉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通过与左侧颈外动脉沟通向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代偿。



应用泥鳅导丝、5F 125cm MPA1导管及8F MPA1导引导管同轴超选通过左侧颈总动脉闭塞段,泥鳅导丝顺利到达左侧颈内动脉C2段,将5F 125cm MPA1导管置于C1处,手推冒烟确认真腔,将Spider FX 6.0mm保护伞经5F 125cm MPA1导管送至C2段,透视下观察保护伞张开、贴壁良好。

沿保护伞导丝将4.0mm*30mm弓上球囊扩张导管交换至颈总动脉闭塞段分段命名压扩张,手推造影见颈总动脉闭塞再通,原闭塞段呈夹层样改变。

5F中天天巡®Pro血栓抽吸导管于闭塞段反复抽吸。

保护伞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5F中天天巡®Pro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抽出多条新鲜血栓。



遂交换2枚9mm*50mm支架至颈总动脉闭塞段,造影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见颈总动脉起始部残余狭窄约50%,沿保护伞导丝将6.0mm*30mm弓上球囊扩张导管交换至颈总动脉狭窄处,造影定位,命名压扩张,复查造影见狭窄明显改善,回收保护伞,保护伞内肉眼未见栓塞物。



复查造影见左侧颈总动脉通畅,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重度狭窄,夹层样改变,2m微导丝带3mm*20mm球囊扩张导管至颈内动脉岩骨段,造影定位,命名压扩张,造影见岩骨段狭窄改善,夹层消失。

术后颈总及颈内正侧位造影提示远端眼动脉段局限性狭窄,血流通畅,考虑一次成型出血风险大,未给予处置,可根据复查情况择期。

术后结果

术后患者查体无异常,术后第二天出院。





小结

1.“近-远-近”策略慢闭开通:

“近”---同轴系统配合下通过近端闭塞段,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清理近端血栓(直入抽清);

“远”---微导丝及微导管配合下通过远端闭塞段,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处理远端狭窄(长鞘封堵近端血流);

“近”---远端通路导管释放保护伞,保护伞保护下处理近端狭窄(保护伞保护);


2.直入抽清方式处理近端血栓,操作简单实用,因远端未通,不必担心血栓逃逸风险。微导丝及微导管超选远端真腔,需要对血管解剖及走行充分理解,避免穿破血管(跟着感觉走)。近端狭窄常规保护伞保护下释放颈动脉支架,注意远端通路导管收伞,避免血栓逃逸;


3.中天天巡®远端通路导管&中天天巡®Pro血栓抽吸导管近端撑良好,头端柔软,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在迂曲的血管条件下,良好的推送性及抗折性使之能轻松到达远端血管。




术者介绍

霍晓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学术任职: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执行主任

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技术组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委员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青年医师奖;《中国卒中杂志》编委,审稿专家

《Stroke》、《SVN》等杂志审稿专家,执笔《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等多个专家共识、指南及教材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 Neurology,JNS、SVN、JNIS、SVIN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0余篇,影响因子300+

从事神经介入治疗16年,每年独立完成手术量800台+,熟练掌握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白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学术任职:

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脑血管病科

毕业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神经介入专家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

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擅长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闭塞开通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对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经验

周伟

鞍山市中心医院

学术任职: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神经介入工作6年,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专利4篇

党利华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学术任职:

主治医师

从事神经介入工作6年,熟练掌握脑动脉取栓、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及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葛成才

涿州市中医医院

学术任职:

主治医师

毕业于承德医学院,2018年4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学习神经介入,从事神经介入5年,现能独立完成颈外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支架诊疗



关于中天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致力于成为血管疾病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中天医疗始终秉承“创新科技,让血管治疗更简单”的使命,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导,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积极与国内外优秀临床专家、学者合作,致力于开发一系列满足临床需求的优质血管介入产品;并通过持续创新,完全自主生产,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真正做到“创新高品质”产品供应。




了解更多


中文网址:

https://www.zenithmedtech.cn


国际网址:

https://www.zenithmedtech.com



中天医疗


微信号ZenithVascular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