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发布 | 188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陈红兵教授:放射性脑损伤,双侧颞叶囊状坏死伴出血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病 例 分 享

放射性脑损伤:双侧颞叶囊状坏死伴出血


病例信息

患者:男,64岁。

主诉:头晕伴行走不稳1年。

1年前小脑梗死,遗留行走不稳和饮水呛咳,行胃造瘘术;10年前因鼻咽癌行放化疗;有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CTA示:多发颈部脑动脉狭窄-闭塞病变。


病例影像


7e2fba58de7f9814b19da5b837a46c45.png

CT平扫:双侧颞叶前部多发囊状低密度影,考虑放射性脑损害改变。


bea6886820c0fcf960618a9b7e358368.png

CTA: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左侧颈总动脉局部和右侧椎动脉起始段多发中-重度狭窄病变,左侧椎动脉闭塞。


d384de6733022064df431834e3dee02a.png

ccac2618b4ef2133a581c36bc8f53b97.png

T2WI和T1WI示:左侧小脑陈旧性梗死软化灶,左侧椎动脉闭塞所致。


72149c0b7c829f81ac2e06e0b8bdc215.png

99581f3ce44795e74d56da6945add8e7.png

3c8f955190d8e4ce94195a2d2d4a6b7d.png

04b5c7d14ec7f86e7d0d26b54100c8f1.png

5cbdcd88864c26d7951a439096c79b38.png

12e13f0be28ee97efb291227ffc96c38.png

d8bc18d7d59cd2bdd9d28b35511af34d.png

双侧颞叶前部显著的放射性脑损害:呈典型的囊状改变,囊液后部可见少量出血沉积低信号(T1/FLAIR/DWI/ADC/SWI);囊壁未见明显强化;囊周边缘组织可见不规则异常强化,以及多发出血低信号(SWI)。


知识点
1

以多发微出血为表现的放疗后脑损害






2

鼻咽癌放疗常诱发颈部动脉多发狭窄-闭塞病变,有时病变呈弥漫分布,是脑卒中的潜在原因。在此鼻咽癌放疗患者,颈部四条脑供血动脉主干均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且也是既往小脑梗死的病因所在。










3

本病例揭示了另外一种可能的放射性脑损害病理组合形式:即明显的囊状坏死,合并囊内和周边组织出血(主要由SWI显示);并伴随周围局部组织异常强化。以上两点均提示:放射损害脑组织微血管功能异常,引发慢性渗血,以及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出。












-思考-

当脑组织放射损害区域发生梗死时,这种放射损害病理基础会对梗死组织产生何种影响呢?



术者简介
陈红兵.jpeg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内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影像。完成近千例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熟练掌握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择期和急诊手术,在复杂高危脑动脉缺血病变和脑静脉窦狭窄/闭塞介入治疗领域有一定造诣,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闭塞介入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较早将管壁高分辨MRI和多模式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诊治,极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对药物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目前已应用于数千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内领先。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