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第91病区
知识点
Q90. 丘脑病变的特点:
(1)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特别是丘脑腹后核受损时,可产生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根据病变的轻重不同可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其特点是深部感觉障碍重于浅部感觉障碍。同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2)自发性剧痛:也称为丘脑痛或中枢性疼痛。其特点是呈现一种痛苦的、难忍的、异常不适的、定位不确切的、性质难以形容的强烈灼热感或疼痛。患者主观感觉对侧半身剧痛,但检查病灶对侧半身感觉时,常可发现客观感觉障碍,故亦称为痛性感觉障碍。
(3)感觉过敏、倒错:用痛、冷、热、触等刺激施于病变对侧半身时,皆可出现感觉过敏,有时伴有感觉倒错,如以冷为热或以触为痛等。
(4)感觉过度:其特点为兴奋阈增高,对刺激的精细辨别力及分析力丧失。施干刺激至感到刺激有一个潜伏期,呈暴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具有扩散性,疼痛定位不明确,刺激去除后仍有短时间的疼痛,称为后作用。
(5)同向性偏盲:当病变累及外侧膝状体或视放射时,可出现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
(6)对侧半身水肿:丘脑病变时,可出现对侧半身尤其是肢体水肿。
(7)不自主运动:当丘脑病变使其与纹状体的联系受损害时,可以出现各种不自主运动,例如舞蹈症及手足徐动症等,其症状的表现程度不如基底节病变时明显。
总之,丘脑病变所导致的疼痛,总的来说,是乱,定位乱,感受乱,阈值乱,节奏乱
Q91. 内囊病变的特点?
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自丘脑发出纤维(丘脑皮质束)进入内囊,位于后肢的豆丘部、皮质脊髓束的后方。此区范围较小,纤维比较集中,此处发生病变时,如内囊出血,即可产生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内囊病变时,感觉、运动传导路往往同时受累,有时侵犯视放射,此时即出现三偏症状(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运动障碍)。
Q92. 大脑皮层病变的特点?
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变可引起贾克森(Jackson)感觉性癫痫发作,其特点为开始出现局部感觉异常,以后可逐渐扩散至单一肢体或半身。如病变向周围扩散可出现全身痉挛;破坏性病变可引起病灶对侧肢体各种感觉障碍,其中痛、温觉障碍较轻,深部感觉障碍较重,精细触觉和实体感觉障碍最重,而且四肢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近端。由于皮质感觉区范围较广,故很少引起半身感觉障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