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发布 | 1617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Time to Evolve 超越之旅 | Surpass Evolve支架治疗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一例

曾龙威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冯武军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贾彬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导语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

对于一些难治动脉瘤

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Surpass Evolve

使用简单、导流卓越、极致贴壁

为医生提供FDS有力武器

史赛克与中国医生一起‍

提供全面微创卒中解决方案

致力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术者简介


曾龙威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副主任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负责人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重庆市卒中学会脑血管介入及急诊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

重庆市九龙坡区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重庆市第八届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急慢性脑缺血性疾病等)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开颅夹闭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脑肿瘤手术,脊柱脊髓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等

冯武军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功能组负责人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急慢性脑缺血性疾病等)介入治疗,脑外伤、脑出血手术、擅长DBS、VNS、SCS微创神经调控治疗、外周神经减压、神经脊髓脊柱常见病等外科治疗等

贾彬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重庆市老年病医学神经医学中心主任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厦门市长庚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台湾省高雄长庚医院交流学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学习;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重庆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脊柱脊髓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会委员、重庆市科普作家协会委员、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成员

擅长: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外科治疗;功能神经外科:帕金森、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脊柱疾病外科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退化性脊柱侧弯、椎管狭窄、脊柱滑脱、后纵韧带骨化、峡部裂等;脊柱脊髓肿瘤:原发/继发脊柱肿瘤、脊髓内肿瘤、骶管囊肿等;颅底畸形: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底凹陷、扁平颅底等;脊柱脊髓外伤:各种创伤机制所致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外科治疗;脊柱脊髓畸形:脊髓栓系、脊膜膨出、脊柱侧弯、脊柱脊髓裂、脊髓空洞等;第7神经转位技术:脑中风后偏瘫;脊柱感染:脊柱结核、椎管及椎旁脓肿、椎间盘炎等;周围神经减压: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等;疼痛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幻肢痛、癌性疼痛等顽固性疼痛脊髓电刺激及吗啡泵治疗、糖尿病足脊髓电刺激治疗,痉挛性脑瘫巴氯芬泵鞘内注射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3岁


主诉:因“阵发性头痛伴恶心3周”。


查体:CNS(-)





影像学检查

外院CT平扫


外院DSA-3D情况


术前造影情况:

右侧颈动脉正位

左侧颈动脉正位造影


左侧颈动脉压颈正位

椎动脉压颈造影


术前3D图像,术前多角度造影





手术指征

1.症状性动脉瘤:尽管未破裂,但已引起相关神经症状,如头痛,颅神经受压症状等

2.形态复杂不规则动脉瘤,瘤体直径大于10mm,且为多发动脉瘤,破裂风险高

3.存在高危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高血压病史

4.动脉瘤位置特殊,动脉瘤体上发出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影响重要血管分支供血




手术策略

单独使用FD处理:

1.未破裂动脉瘤,不需要提高即刻栓塞效果

2.瘤体上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发出,填塞弹簧圈可能会移位或误填到这些分支动脉开口,导致其血流受阻,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缺血性损伤

3.Surpass Evolve支架高效导流优势,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剂滞留明显




手术信息

位置:右侧,颈内动脉

破裂状态:未破裂

类型:多发、宽颈大动脉瘤、胚胎型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从瘤体发出

大小:1.43cm*1.11cm,1.81mm*1.30mm

远端血管:2.5mm

近端血管:3.8mm


测量血管远端2.5mm,近端3.8mm,支架直径选择4.0mm,长度30mm。




器械准备

90cm 长鞘

6F 远端通路导管

XT-27 微导管

Synchro2 微导丝

4*30mm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





术中操作

微导丝微导管引导下上高中间导管,瘤内成袢超选至动脉瘤远端,带入支架导管。


支架到位定位,远端缓慢释放-回收-释放,支架打开,稍回退准确定位。


支架中段及瘤颈段转弯处释放细节:

1.确保支架远端打开并锚定,避免支架调入动脉瘤腔内

2.中段,瘤颈以及转弯处释放过程中,通过调整系统张力,保持微导管处于血管中线位置,已分段式释放支架,保持系统的可控性,若支架在弯曲部位难以打开,可回收支架重新调整位置后再释放

3.释放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要熟悉并注意支架上重要标记点


Surpass evolve支架有一定短缩率,但如果支架释放在匹配的血管中,释放后支架长度不会短于标称长度,因此支架尺寸选择尤为重要,要充分考虑血管直径和需要覆盖的靶血管长度,尤其是大宽颈动脉瘤或血管迂曲成角时要提前预估。


确定支架在动脉瘤内转弯处打开良好,完全释放支架尾端,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


支架释放完毕后形态:


术后评估:支架释放完毕后多角度造影,各血管显影、支架贴壁及动脉瘤内滞留情况。






术者评价

1.术前充分评估尤为重要(了解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宽度,血管走形及角度,精确测量血管远端近端直径,选择合适支架尺寸),对于瘤颈宽大动脉瘤支架选择应宁长勿短,要充分考虑释放过程中浪费的长度。

2.充分了解支架性能,注意释放过程中技巧及细节。

  • 输送性强:独特的设计使其配合使用XT-27微导管更容易通过曲折血管到位

  • 打开容易

  • 贴壁性好:释放时通过调整系统张力,保持微导管处于血管中线位置,以分段式缓慢释放支架,可保持系统可控性,使支架更好贴壁

  • 回收简单

  • 高效导流:支架植入后动脉瘤内即刻造影剂滞留明显




END



















扫码进入史赛克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